你这样爱孩子的样子,真丑

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11-12阅读:3632次

作者:禾甜(富书签约作者)

我在街心花园等朋友,突然被一对母子的对话惊住了。

妈妈,你看,我从教室里拿的。

这是什么呀?

小恐龙呀。

老师让你拿出来吗?

我偷偷拿的,老师没看见。

老师会批评你的。

那怎么办呀?

嗯,算了,这么点小东西,老师不一定会发现,我们走吧。

孩子不懂事,偷拿了幼儿园里的玩具,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东西再小也是公物,私自拿走已属不妥;

带回家中,据为己有,已然犯错;

还要在不谙是非的孩子面前,包容允许这一行为,更是大错。

我只想说,这位妈妈,你这样爱孩子的样子,真丑!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妈爱,爷奶宠,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第一时间捧到孩子面前。

“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委屈都不愿意让孩子受。

可孩子毕竟是要走出家门的。走出家门,就意味着要与人接触、和人相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小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

不想让孩子在外面受气受欺负,有的家长对孩子展开“不吃亏”教育。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

周女士的儿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

爷爷奶奶疼孙子,怕孙子在幼儿园受人欺负,每天对孩子进行培训,让孩子记住“防身口诀”,还要实战演练。

有小朋友冲过来推你,你怎么办?

我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

他要是大声哭,引来老师呢?

我就躺在地上,哭得比他还要大声。

周女士再次见到儿子,明显感到儿子变了。

要什么就得满足,不满足就倒地撒泼;要不就挥舞小拳头威胁。

爷爷奶奶确实是从心里疼爱孙子,只是这爱的方式用错了。

记得胡雪岩说过一句话: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就要吃亏。

貌似周女士的儿子在幼儿园“打败天下无敌手”,占尽了便宜,但其实吃大亏的也是他。

研究显示:3到5岁的孩子正变得喜欢社交,喜欢跟同龄的小伙伴玩耍。

在需要朋友的时候,因为事事处处占尽上风,小朋友们经常被他欺压,没有人愿意再跟他玩儿,他受到了孤立。

被孤立的后果,要么孩子更加孤傲,“你们不理我?我才不稀罕理你们呢。”

要么孩子会自卑,“他们都不跟我玩,一定是我不好。”

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很多时候,大人觉得孩子受欺负了吃亏了,大都是以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进行判断得到的结论。

孩子真的就觉得自己受欺负了吃亏了吗?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著名漫画《父与子》。

漫画中,因孩子打架、前来评理的两个父亲扭打成一团,而打过一架的孩子却玩到了一起。

两个父亲面面相觑:“这俩孩子怎么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呢?”

孩子打架会有什么事呢?这只是他们社交的一种手段。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就会有竞争和对抗。

幼小的孩子,行动力优于语言的表达,一言不合、拳脚相加的事情,时常会有。

而他们的记忆又跟鱼一样短暂,往往事情过去,他们又会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吃亏,什么是占便宜。

孩子用大玩具换了别人的小玩具,大人觉得吃亏了,而孩子却认为这个玩具自己没有,换来玩玩很正常。

大人是以价值来判断,而孩子只关心好不好玩儿

人生的初始阶段,孩子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锻炼社交能力,因着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在交往中学会识别亲疏远近,建立对社交中危险关系和亲厚感情的敏锐感知:

有人多次抢走他的玩具,他就不会再与这个人做朋友。

有人处处维护他,他会天然地与这个人亲近。

当自己把玩具主动与大家分享时,会有更多小朋友和他一起玩。

大人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做出吃不吃亏的判断,其实干扰了孩子这种感知力的建立,他将无法识别别人对他的好恶和态度,并会认为自己这样做理所当然,因为父母同意、甚至赞赏。

这样受父母鼓励着、不能吃亏好占便宜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是一种极端例证,但爱占便宜之人,人恒厌之,却是不争的事实。

大人出于疼爱,让孩子多吃多占多拿,觉得孩子还小,大一点再立规矩也是可以的。

但他们忽略了父母是孩子天然的导师,孩子幼年时的所有行为规范,都来自于对父母的自然模仿和父母最初的刻意引导。

正如托尔斯泰曾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一棵树从根上就长歪了,往后要纠正可就难了。

孩子也一样,想让孩子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真诚待人,父母也得做到。

周末逛商场,正好遇到两个孩子起了纷争。两个家长的做法让我暗自叫好。

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正在商家的促销台前独自玩积木。

一个小男孩走了过去,伸手去抓女孩面前的积木。

女孩一个俯身,把积木拢向自己怀里,眼睛还瞪着小男孩。

两个孩子就这样对峙着,小脸都胀得通红。

眼看着小男孩就要哭了,女孩妈妈走了过来,摸摸小男孩的头,笑着对女孩说:“和弟弟一起玩吧。”

“不给。”女孩噘着嘴。

“大家一起玩多开心呀,你看旁边的小朋友,他们都在一起玩儿。”

女孩左右看了看,没说话。

妈妈马上又说:“人多力量大,你们还能一起拼个大大的城堡呢。”

女孩眨眨眼睛,想了一下,说:“那他为什么不说‘请’呢?”瞧,理由还挺充分。

一直旁观的男孩爸爸赶紧对小男孩说:“对呀,辰辰,姐姐先玩的。如果你也想玩的话,要对小姐姐说,请让我和你一起玩吧。”

小男孩奶声奶气地请求着小姐姐。

女孩这才起身,主动把积木推到小男孩面前:“那我们一起堆个城堡吧。”

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孩子的世界天真而单纯,孩子间的冲突容易化解,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

两个家长都没有维护自己的孩子,而是放手让孩子自行解决,在陷入僵局时,才出面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孩子在这种引导中,学会与人交往之道。

作家马德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吃亏能赢得信任,而那个吃更大的亏来回报的人,就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人际关系的“六度分隔”理论告诉我们:

陌生的两个人可以通过六个中间人建立起联系。在真实的世界里,人都不是孤岛,而是存在于相互的连接之中。

爱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之建立连接。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吃亏”呢?

父母要有“吃小亏是福”的观念,将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

什么是吃小亏?

不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不损害孩子的人格尊严,只是外界的某些言行让孩子暂时陷入挫折的,都可以算作是小亏。

在这个范畴内,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应对。要相信孩子的智慧,也要相信“吃一堑长一智”的古语。

吃亏了,就会更加小心,就会在痛苦中学会一些事情。

父母要引导孩子设立交往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忍也不要怕。

鼓励吃小亏,但不要一味懦弱忍让

父母也不要一味地告诉孩子:“别人可能不是有意的。”可万一,那个谁谁谁就是故意的呢?

要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有人不守规则侵犯到自己,或者自己不愿意,一定要大声制止,不要随便顺从。

孩子有底线,有原则,才不会吃亏。

舍得让孩子吃点苦,不用成人的判断去代替孩子的感受,避免让成人世界太多的无序,污染孩子纯洁的世界,局限孩子的视野。

这才是爱孩子最正确的姿势。

如果你也在受“陪娃写作业”的折磨,不妨这样做

《奇葩说》:把努力当成信仰,人生就会开挂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去上班?”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简介:禾 甜,富书签约作者,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心却向往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博@禾-田-飞-歌、简书@禾田飞歌,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