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把你的“激将法”变成“辱将法”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1-22阅读:5732次

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神奇的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不仅有着优异的成绩,温婉的性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考得上一流大学,能读得起研究生、博士生,能找得到白富美、嫁得了高富帅……

相比于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些“自家的孩子”也许只能拥有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的成绩,考个比“别人家的孩子”烂的大学,挣个比“别人家的孩子”低的工资,找个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的黑穷丑或矮穷矬,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大的出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争气……

01、你所认为的“激将法”其实是“辱将法”

前段时间跟朋友出去聚餐,朋友带着五年级的女儿一起来的,本来是高高兴兴的聚会,然而最后却因为一件惊险的事情闹得不欢而散。

朋友的孩子小琳说自己期末考试考了英语100,语文98,数学99,虽然不是全班第一,但也是名列前芧了,妈妈却说:“你考这算什么?人家三门都是一百的怎么考的?”

小琳听妈妈这样说,尴尬地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聊到了孩子读书的问题,小琳自豪地说:“我看过很多课外书,也摘抄过很多很好的句子,老师都表扬我是我们班最爱看书的孩子。”小琳妈妈立马接了一句:“爱看书有什么用啊?脑子都不用到学习上!”

我连忙打断她说:“你可不要这样说,孩子爱看书才能拓展知识面,对她以后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高想象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小琳妈妈摆摆手,低声跟我说:“哎呀,你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孩子平时学习不够用心,我这是用激将法刺激她呢!”

接下来小琳妈妈又在小琳面前大谈身边朋友家孩子如何优秀,某位亲戚家孩子如何争气。

在我看来,小琳已经是各方面非常优秀的孩子了,当我表达这个看法时,小琳妈妈不屑一顾地说:“她那叫什么优秀?考到年级第一了吗?班级第一都没考到!晚上没有一次学到12点1点才睡的,人家真正的学霸都是一学习就不眠不休的!”

听着小琳妈妈滔滔不绝的“激将”,我颇为尴尬,旁边的小琳气得把碗筷碰得叮当响,一不小心把盘子碰到地上摔得粉碎,这时妈妈使出了杀手锏:“你看,学习不行生活也不行,吃个饭都能把盘子弄掉地上。”

愤怒的小琳已经忍受到了极点,此时她猝不及防地从地上捡起一块盘子碎片往自己手臂上划去,所幸的是旁边的人看到及时去制止,只把皮肤划伤了一个小口子,没有大碍。

这孩子爱看书、懂礼貌、学习也不错,如果有家长的细心教导和耐心鼓励,想来将来一定不会差,可是妈妈自以为用的是“激将法”,却不知道恰恰是一种极度侮辱。

孩子并不需要这种“激将法”给自己带来斗志和决心,而是需要家长帮助自己制定实施目标的方案、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以及提供完成目标的资源。

02、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终将成为牺牲的羔羊

现代社会有一个名词叫“抗挫折能力”,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自杀的新闻,说某某孩子因为老师批评而自杀了,某某孩子因为家长说的一句难听话而自杀了,我们都把这种行为称为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

诚然,有的孩子确实抗挫折能力太差,比如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一个十岁女孩带糖果到学校去被老师批评,回家的时候越想越生气于是跳楼自杀了。这样的孩子确实是承受能力太差,再加上可能平时跟父母沟通太少,父母不了解其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后果。可是还有一些孩子自杀,也许有那么一点点是因为抗挫折能力太差,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家长的舌头太伤人。

四川达州的高三学生小斯,在刚刚结束高考三天因被父亲辱骂而离家出走,三天后在渠江发现了他的尸体。

失足当晚8点,他在自己的QQ空间写了多段话表达自己当天的绝望心情:

他想得到父母的爱,却永远得不到。

无论他怎么努力,面对的都是更严苛的要求。

“自己考98分被骂,吃饭打嗝被骂,夹菜姿势不对等会被骂”。

“这不是写给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角度与立场,我也跟他们说不清。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此言此语,足见他对父母的彻底失望,以及刻骨的仇恨。死亡消息传来后,父母双双崩溃。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也就是说,父母认为在激将孩子的话,在孩子听来就是在羞辱自己!父母以为孩子可以“知耻而后勇”,而孩子则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一无是处。

父母总觉得,孩子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自己先否定了他,如果他成功了,那就是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如果孩子失败了,也就证明他们很睿智,提前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质。

北师大学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03、从小被语言暴力伤害的孩子,最终都变成什么样了

从小经历父母语言暴力侵害的孩子,有的终身被被原生家庭的自卑感控制着,卑微惶恐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还有一种,虽然坚强地活了下来,但是却陷入疯狂。

前几天我听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新闻:浙江一女子从小被母亲虐待,被骂、被针扎体罚、被凌辱,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成年以后,她结了婚,有了孩子,对孩子极其宠爱,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可是还是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

后来她开始上班,没有人照顾孩子,只能请母亲来照顾。不久,她发现母亲时不时谩骂女儿,女儿身上还发现不明红点。这让她陷入到童年的痛苦回忆。她认定是母亲对女儿下的手,此后,她偏执地认为,与其让女儿受外婆这样的伤害,还不如安静地离开。几个月后她喂女儿喝了安眠药,然后勒死了孩子。到最后警察审问她时,她还在说是“为了孩子好”。

倘若当年,母亲没有对她恶语相向,暴力相加,她也不会在20多年后,勒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这种暴力和伤害被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了下去,母亲怎么对她,她怎么对她的孩子。如此一来,人人都在受苦,一生都在疼痛。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说过:在种种社会规条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继续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可是,这种暴力,不攻身,专攻心,伤害指数更惊人。

谩骂即刀,讥讽即弓弩,羞辱即匕首,恶意攻击即利斧,语言暴力即枪支。

这些凶器对身体伤害有多大,语言对心灵的伤害也有多大。

可是,多少父母举着这些凶器,谋杀了孩子的尊严,甚至一生。

04、不要让自己不会说话,害了孩子一生

相信我们小时候都受到过老师和家长的体罚,现代社会越来越少有被体罚的事情发生了,可是我们却忘记了,语言暴力比身体伤害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持久。

上面我们已经看了一些被父母语言伤害的孩子案例了,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语言算是暴力语言,以及父母如何避免使用暴力语言:

一、什么是语言暴力?

不仅仅是指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甚至是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家长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的不平等关系,也就是家长认为,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

二、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

随着现代父母的学历越来越高,有文化有知识的家庭也就越来越多,像之前那样对孩子破口大骂的家庭也就随之减少。但并不表示使用语言暴力的家庭就减少了,而是人们将暴力转成了冷暴力,也就是冷嘲热讽,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孩子经常听到的是你说他蠢,当他遇到问题时可能就会这么想:“我爸爸妈妈都觉得我蠢,既然我这么蠢,努力也没有用,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去学习呢?”孩子一旦产生这样子的想法,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如果以为自己真的很蠢,那这个孩子就真的完了。

三、如何避免语言暴力

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家长都要想一想自己呈一时的口舌之快,会带给孩子什么样子的内心伤害?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犯了一点什么小错误,有人对着自己破口大骂或是冷嘲热讽,会是什么样子的心理感受,自己能接受得了吗?只有家长知道了自己的语言暴力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时,才能明白自己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常常对孩子恶言相向,其实并不是我们不爱孩子,而是更多地基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可是,当我们真正静下来心仔细感受,难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就不如别人家孩子吗?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做好的事情,自己真正去做时,能否比孩子做得更好呢?让我们对孩子宽容一些吧,不要让童年的伤害伴随着我们的孩子一生。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一点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