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小喜欢历史的孩子,总是胜人一筹?

作者:央视少儿 01-23阅读:930次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三分什么来着?”

“仔细想想?是三分魏蜀吴,你再看看吧。”

我刚才真记得来着……

军军今年10岁,已经读过、背过许多历史常识。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中国历史……在妈妈的要求下,阅读这些书籍几乎成了他的硬性功课。

“都五年级了,数学还不开窍,将来上高中肯定得学文,要是现在不提前学历史,以后肯定在分数上吃亏。

军军妈妈觉得,只要提早“埋下历史的种子”,一定能笨鸟先飞。

此刻,军军对着朝代口诀与历史典故开始发愁。他不知道唐代因何成为盛世,他不知道客厅茶几上的葡萄就曾走过丝绸之路,他唯一知道的是背完了就能打游戏。

孩子,妈妈比你更抓狂,高血压都犯了

军军眼中的历史,是一段需要背诵的文字,重得像一堆看不完的书,轻得像一缕摸不到的尘土。

“没劲,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许多孩子与军军一样,看了一摞书,也没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还差点溺水。

许多家长更与这位妈妈一样,“还能有什么办法,哪有不背的?”

一时间,孩子不解,家长无奈,你不情我不愿。

宝宝心里非常苦了

或许,学历史文化,还有其他的方式。

学,可以理解为通过体验、经历、互动、总结而认知的过程。

学,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双手触摸,甚至入口品尝。

体验比结果鲜活,乐趣比背诵深刻。

一旦历史文化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联系,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拥抱知识,如此埋下的“种子”才有可能健康生长。

作为家长您可能会问,“听着是这么回事,但是该用什么方法引导呢?”

其实,2019年春节期间即将播出的《赢在博物馆》第二季就给您支了个妙招。

“少年强,通古今”是《赢在博物馆》的主旨,节目旨在通过少年儿童对家乡历史的熟悉,对家乡博物馆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在赏析精美绝伦文物的同时,引领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领略辉煌灿烂的文明。

本季《赢在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就是体验。

节目更加注重小选手们学习和体验文博知识的过程,更加注重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

用身体感知,让历史与孩子“有关系”。

文博小达人们马不停蹄,奔波于博物馆之间,遍览了馆藏文物,摸到了历史的手感、进入了历史的“穿越”空间、尝到了历史的滋味,从而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文博知识版图。

抚摸历史

与阅读课本的上的插图、注解不同,本季节目的小选手们有幸与珍品文物亲密接触,捕捉到了不少未曾发现的细节。

他们还亲手修复文物、制作工艺品,了解文物保护工作者日常的同时,也触摸了历史的纹路。

了解“南海一号”沉船文物修复

原来裂纹是这样消失的

木雕工厂做筷子

筷子虽小可真是个力气活

脚都用上了

终于做好了

祝大家新年“筷”乐咯

古籍修复

修修补补又是一页新书

加油

还有几个字就复原啦

壁画修复基地修复壁画

一口气上了美术课+手工课

猜猜模糊的部分

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些姐姐们好厉害

修复过的壁画就像新的一样

开石刻字

原来古人凿碑牌这么需要力气

平稳的小手儿上沾满了墨汁

亲临“古”境

除了前往博物馆学习,小选手们还来到了考古现场、历史遗址,踏上古人曾经活跃过的土地,试着体会古人们的心情。

参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这种湿哒哒的气息

就是“南海一号”沉船的“味道”

玻璃下面的考古专员们

正在清理瓷器上的泥土

原来这片海域还有这么多故事

真想知道“南海一号”扬帆起航的样子

参观高句丽丸都山城遗址

古代小朋友们

会不会像我们一样组团出行呢?

测量长寿王陵周长

比想象中的大很多诶

参观佛光寺

虽然牌匾已经褪色

可还能看得出当年辉煌的模样

考古现场讲解

抢救性考古发掘和“盗墓”

可完全是两码事

参观章怀太子墓

那些绘制壁画的工匠

也曾站过这个位置吧

“咀嚼”文化

饮食文化,是反映地域历史的重要方面。本季的小选手们真的将知识“就着饭吃了”。

或许,历史就像口中的饭菜,极富韵味,越嚼越香。

在队员的奶奶家做客

热炕头坐姿很标准嘛

入乡随俗

品尝山西美食

吃的好氛围更好

逛传统美食城

隔着10米就闻到了香味

看过小选手们的文化体验过程

相信您通过手机屏幕

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快乐与充实

调动感官去体验

激发乐趣去铭记

连结古今去思考

孩子们会觉得,历史与我“有关系”。

不过您可能会好奇

“学习成果是怎样的?”

这不

《赢在博物馆》第二季的小选手们

已经攒了一肚子的知识

就等着您在过年期间

打开电视机检验啦

-欢迎收看-

《赢在博物馆》第二季

(2月6日—2月14日)

正月初二到初十

每天18:30

与文博知识小达人们一起

聆听历史的声音

编辑:刘强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