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不是孩子的原因,是家长这些行为造成的

作者:J妈学堂 03-23阅读:4820次

朋友小蔡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有一次聚会她说一直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不知道怎么教育的自己宝贝儿子竟然成了一个"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平时在家里特别霸道和任性,刚开始还知道害怕妈妈,到后来直接仗着爷爷奶奶的宠爱变得无法无天了。可是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到了幼儿园却是另外一副模样,老师常夸孩子乖巧懂事、不惹祸不打架,只是有些内向不爱说话表达想法,被同学欺负了也不敢说出来。

与小蔡有同样苦恼的父母很多,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培养出所谓的"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在家乖巧懂事、在外勇敢不受欺负,可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越是成长越是偏离父母希望的轨道。其实,只要父母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终究是父母在教养上出了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这样的性格呢?父母应该如何避免呢?

一、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主要原因

1、家人过于疼爱孩子

如今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即使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面对经济压力也不得不选择放弃生二胎的想法,就此有了一家一个孩子两个父母四个老人的格局。一般情况下老人帮忙照顾儿女的孩子,儿女可以不耽误工作。老人对孩子有着隔代亲,疼爱自然趋于溺爱,往往失去爱的原则。父母常常在管教孩子时受到老人的阻止,尤其是一家三代住在一起的,孩子通常借着老人的溺爱不听父母的话,加上父母与老人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在家肆无忌惮、任性妄为的性格。

2、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比较拘谨、不自在、不敢说话这是人的本性,孩子常常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能闹,到了外面见到不认识的人自然变得胆怯、不够勇敢、没有安全感。如今大多数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与外界接触的比较少,见到的陌生人不多,可以亲密接触的家人更不多,致使孩子长时间呆在没有变化的环境里,一旦离开自然产生躲避的想法。

二、父母如何避免和纠正呢?

1、爱要有原则和底线

孩子与家人相处时会下意思地摸索家人的脾气秉性,知道用什么的样方式让家人妥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和零食等,如果孩子发现自己哭闹和耍脾气有用,那么不仅会一直用还会变本加厉的用,不断挑战和突破家人的底线。作为父母为了孩子日后着想,就应该坚守住对孩子爱的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和哪些是不可理的,对无理要求坚决不同意、不答应。

2、管教孩子的方式要统一

父母要与老人在管教孩子上达成一致,溺爱孩子的一方在孩子被管教时不能出来维护,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懂规矩和礼仪是必须要做到的,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

3、培养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当孩子不敢与人打招呼时,父母不要说孩子胆小腼腆,这是在无意中暗示孩子自己胆小,应该不厌其烦地去鼓励孩子与人交流,并尽力给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多与同龄人交往、交流,带他们多参加交际活动,锻炼孩子交际能力。

总之,孩子"窝里横、外面怂"是有原因的,是父母可以及时避免和纠正的,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性格,父母对此不能不作为和不重视任其发展,多陪伴和观察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健康、自信、阳光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