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就不走,孩子养成“撒泼耍赖”的性格,家长应该怎么改善?

作者:柚子讲育儿 04-09阅读:4529次

前几天假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准备了短途出行的计划,第一天便是要去爬山。在爬山之前,我跟孩子进行过交流,我说明在爬山的过程中,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爬完,不能感到一点点的累之后就马上要爸爸妈妈抱,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孩子信誓旦旦的跟我保证:妈妈我保证努力自己爬完!

但是,在真正开始爬山的过程中,孩子只是刚刚爬了一段路,就开始哭着喊着说不要再继续了"妈妈你们不抱我我就不走了!"看到孩子这种撒泼耍赖的情况,我有些无奈,只能让孩子他爸抱着孩子一路爬到山顶。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学会了撒泼耍赖呢?而孩子不抱不走的这种情况,父母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孩子"撒泼耍赖"性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都要父母加以满足,"不抱就不走"

孩子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若是出现俗话所说的"小皇帝"行为的话,对于自己提出的一些要求或者是愿望,一定要父母完全的同意和满足,甚至是出现"不抱不走"的这种情况的话,就极有可能便是孩子"撒泼耍赖"性格的外在行为体现之一。、

2、对于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批评总是会做出"撒泼耍赖"的情况,自私且从不认为自己做错

大多数的孩子群体在犯错误的时候,总会因为虚荣心和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做出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程度加以深刻的话,那就是典型的"撒泼耍赖"性格的具体化行为展现,这种自私且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的思想,便是由于这种性格所导致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就比如说是"撒泼耍赖"的这一情况,其实也是很平常的,这是大多数的孩子群体身上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而造成孩子这种性格产生的原因,也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

二:孩子养成"撒泼耍赖"性格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习惯,从而出现的"撒泼耍赖"性格

造成孩子群体养成"撒泼耍赖"性格的原因也是有许多的,而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而对孩子过度的保护的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导致孩子"撒泼耍赖"性格养成的原因之一。

2、孩子受到了外在的模仿影响,通过学习和效仿的过程逐渐养成"撒泼耍赖"的性格

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孩子通过模仿的方法会逐渐学习到他人不好的一面,逐渐养成"撒泼耍赖"性格的出现也是必然结果。

其实,对于孩子群体来说,在日常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会对其的性格或者是综合能力的养成和塑造带来影响的,而孩子"撒泼耍赖"的性格,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也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效果。

三:孩子"撒泼耍赖"的性格会给其带来的成长影响有哪些?

1、在思想方面逐渐变得越来越胆小和懦弱,一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愿意面对,"不抱就不走"

当孩子养成了"撒泼耍赖"的性格之后,就会很容易在面对困难时出现躲避的情况,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一感到累就出现"不抱不走"的情况也是会经常发生的,这便是这种性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2、孩子若是习惯了"不抱就不走"的这种行为的话,很容易就会在独立和坚持方面的能力出现缺乏的情况

孩子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独立能力的培养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由于孩子"撒泼耍赖"的性格养成,父母群体大多对孩子独立锻炼的实际机会上无从进行合理的教育,这对于孩子性格的坚强和独立因素的塑造,是会带来不利影响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出现在孩子身上的一些性格方面或者是行为方面的偏差问题都是需要重视和加以进行引领和教育的,毕竟,孩子在特殊的年幼阶段是极其具有可塑性的,父母理应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孩子养成"撒泼耍赖"的性格,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1、父母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明白"撒泼耍赖"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的

孩子习惯于使用"撒泼耍赖"的做法来进行一些自我要求的目标达到,不过就是因为父母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前提下发展而来的。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时,要学会妥善的拒绝。只有让孩子明白通过"撒泼耍赖"的做法是无法达到自己要求的这一前提,孩子才会学会收敛性格,父母才能达到教育的意义。

2、父母不能采用严厉的惩罚教育,这样很容易就会引发孩子的反抗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急切的想要改善孩子的"撒泼耍赖"的性格就做出一些比较严格的偏激教育方法,这样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父母要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告诉孩子正确的沟通和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撒泼耍赖"是不可取的这一道理,从孩子的心理层面入手,让孩子真正明白道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日常过程中,若是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身上出现了这种类似的"不抱不走"的撒泼耍赖的行为习惯的话,千万不要盲目的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惩罚或者是批评。孩子群体是比较敏感的群体,这种严厉的教育方法可能并不适合,甚至还有带来反向的不利影响。因此,父母群体掌握正确的纠正方法,才是帮助孩子改善"撒泼耍赖"性格的主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