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怎么给孩子讲祖训“吃亏是福”---令人深思!

作者:爱莲子育儿记 06-10阅读:5233次

昨天回答一位妈妈的问题,小学二年级,每天上学起床都要催,明明都快迟到了,孩子到学校门口还不着急。

建议如下:

1、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建议妈妈懒一些,减少包办,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老师对迟到的学生一般会有相应措施,这件事的当事人应该是孩子和老师,而不是妈妈和老师,对这件事后果负责任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妈妈。

2、既然孩子慢慢悠悠,而从来没有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他心里应该有数,这个磨蹭的速度到教室刚刚好,迟到不了,妈妈在旁边干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

3、如果真的要督促孩子,建议换一种方式,而不要每天采取同一种方式。除了沟通孩子的磨蹭问题,还要让孩子学会站到团体其他人的立场上,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人。

比如需要让孩子因为迟到这件事,考虑到团体中其他成员和老师的感受,比如,自己迟到了,站在班级门口的那一刻,或许全班同学都会停下正在做的学习去看他一眼,自己迟到的行为对其他孩子专注的学习可能是一种打扰,然后老师会示意尽快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或者对迟到行为采取一些措施,迟到这件事本身,影响了老师正常的工作,再加上,我们来学校是来向老师学习知识,对老师是一种不尊重。

4、上了小学,孩子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重要。在集体中,让孩子多考虑到团体和团体的其他成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慢慢地他就学会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如果要做好这一点,前期的亲子阅读和尊重理解孩子是基础,孩子发展好了自己,才会更好地面对他人尊重他人。

最后总结一下,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把属于孩子的事情放手交给孩子去做,不要怕他做不好,都有一个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当孩子真正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面对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感恩

对您有帮助

分享给身边更多的妈妈

吃亏不是福

文:卢正华 | 壹心理专栏作家

转自壹心理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很多年轻人问起:“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也听过无数人埋怨,生活和家人如何对自己不公平。这往往是一个人怨怼世界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许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充满的是“按劳取酬”的认识,也许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在对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中的力争公平中,会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原本是公平的。其实你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个悖论,你会发现,那些口口声声四处寻找公平的人,其实并不是公平的捍卫者,而是在换一种语言再说他们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他们在说自己要得少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他们感觉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多。大多数这样的的人,嘴上谈着公平,心理想的其实却是自己没占着便宜。这种认识,是造成你人际关系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给自己挖的第一个陷阱。

世界是公平的,这句话可能是参照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许真有其事,就是我们活的不够久就罢了。如果我们在此纠缠,就会生出很多情绪,桎梏了自己的心灵,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提到公平,我们祖先在文字上就有两个字很好玩,一个是衡,一个是秤。其实衡就是秤上的杆,只要秤砣对了,秤杆就平衡了。这个衡其实就是公平。那么这个衡是靠什么来取得的呢?是靠减少秤盘里的东西,还是减少秤杆里的秤砣呢?这才是一个真的学问。就是衡从哪里来?衡是找来的。我们的祖训告诉我们:“吃亏是福。”为什么吃亏会是福呢?因为吃亏本身不是福,让你自己不被吃亏这件事困扰了情绪,才是福。这是老祖宗帮你找的平衡。不衡量不计较,不被自己的认识困住,才是你的福。

人生的第二个陷阱叫将心比心。这和第一个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去要求别人的行为,结果越比越失望,越比觉得自己越吃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记住,别人永远是别人,你将你的心永远比不了别人的心。

只有傻孩子才会想,我今天给你一个馒头,明天你就会还给我一个或者比一个更多的馒头。

如果别人没这样做,你就会很生气。这就是在深层心理学里反复提及的界限。界限就是心理的疆界,建立起来界限之后,你就能够区分,那些是你的,那些是别人的,就不会要求别人会和你一样。你和别人的沟通就变成了两个人的沟通,而不是自己和自己期望的沟通,你就能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别人和你不一样。

比如你自己有两个馒头就会主动分给别人一个,你每每这么做的时候,虽然心里也有不舍得,你还会这么做,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别人有四个馒头,不但没有分一个给正在挨饿的你,并且有两个已经霉变了。你看到这个也不会生气,而是知道他是别人,那是他的做法。

你向他要,他给你了,你很高兴,他不给,你也不难过。因为他是他,他不是你。你大方并不能改变他的小气。这就是心理界限。将心真的比不了心,所说的将心比心,只适用于一种情况,就是,你在别人身处苦难时,用心去理解别人的难受(对方是受虐狂除外)。

第三个人际陷阱是你的想法我早知道。这就是认知治疗中的度人之心。代表性语言就是:“你一定是……”,虽然嘴上不说,心理也是这么想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在生别人的气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自己气着了,是被自己怎么气着的呢,就是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气着了。比如,早晨起来,你同寝室的同学去买早点,回来给你带回来一杯牛奶,两根油条,放在你的床边就走了。你起来看见就特别生气,因为他早该知道你喝牛奶拉肚子,还给你买牛奶,况且你也很少吃油条,等你起床油条凉了更没法吃了,他这不是成心的吗?于是你非常生气。本来给你带早点的同学还以为帮你献了殷勤,全不知道你到底犯了什么病,那么生他的气。你再仔细想想,去了你心里的那些“应该”,他是别人,不是那么关注你,也没那么了解你,你也没有告诉过他你早点吃什么不吃什么,那你的气到底是和谁生的呢?多半是和你自己生的吧?知道了这些,你就会知道,度人之心,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

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的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这样的回避不是怯懦,也不是虚伪,而是大气和智慧。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1.有偏执倾向的人选择离你很远背对这角落的座位(那里不会有人偷偷接近)2.有广场恐怖症的人会坐在客厅的壁柜里(也就是说,如果他能给你的咨询室也安一个的话)3.有依赖倾向的人会问你该坐在哪儿,什么时候入座,能不能把外衣挂起来4.精神分裂症通常坐在你身后或别的不用直接对视的地方5.焦虑的人从这个座位挪到那个座位,或踱来踱去的咬指甲6.抑郁的人通常选最不舒服的座位坐7.酒依赖的人常坐的离你很远,以免你闻到他的酒味8.一个自恋的人会将椅子挪到能清楚看到单面玻璃中自己的位置,她会看自己的影像多于看你9.有逆反倾向的人会问你最喜欢哪把椅子并坐到上面去10.有反社会倾向的人会坐你的椅子,同时也许会喝你的咖啡

我是莲子妈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