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父母最关心孩子什么

作者:广秀说男道女 07-06阅读:2485次

注:图片源自网络

在给学生讲述“家庭教育”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建议学生在市区的几个主要路口站半小时,观察一下,有多少家长拉着孩子的手闯红灯。学生给我提交的结果表明:半小时里,平均有12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大摇大摆地闯红灯。

我不知大家看了这个数字作何感想,是否觉得这是小事,没必要在这里大惊小怪,小题大作?这绝对不是小事,和谐社会,需要遵守制度,具备良好社会公德的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0---5岁是孩子品德和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及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重任。如果言语粗俗,行为失范,公然地蔑视交通规则,对年幼的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一位幼儿园老师,她所带的班上有位四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可是,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口出脏话骂人。老师觉得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他骂人的词汇是从哪儿学来的?为了弄清原由,她去孩子家做家访。孩子的父亲,一位性情粗暴的工人,没等老师把来意说清楚,光听孩子爱骂人,就急眼了,他一把抓过自己的孩子,边打边愤怒地说:“你这个小兔崽子,谁让你在幼儿园骂人的,看老子不揍扁你……”

这样的家长,想培养出文雅有礼的孩子,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所谓的天之骄子,穿拖鞋,不修边幅,言语粗俗,随地吐痰,满口脏话,在公开场合跟情侣搂搂抱抱,眼神空洞茫然,甚至沾染上酗酒赌博泡吧等恶习,缺乏与大学生相称的礼仪与修养.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校教育,认为是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成绩造成的;疏不知,它真正的源头在家庭,完全是家长潜移默化的结果。

教育专家指出,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一项“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显示:77%的小孩对“父母们要求子女做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感到不可理解,近54%的学生承认他们的吸烟、打牌等不良习惯是受父母的影响。

因为生活中,太多的家长不注意修身养性,自己品行不端,欠缺文明修养,蔑视社会秩序与道德,使得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耳濡目染,养成了种种不良的坏习惯.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是“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王极盛教授,对众多的高考状元进行过采访,他曾向状元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父母最关心你们什么?”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父母教育我们做正直的人。”

大连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在学习上有失误父母从不责备,但在做人上出现错误,父母却决不含糊,管教极严。”;甘肃文科状元张丽采一直佩服她的父亲。其父是一个大厂的人事干部,从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他还教育女儿也要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他总是对女儿说: “做人要有志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从上述状元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状元,得益于家长自身的人格力量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对孩子品行的严格要求, ,使孩子学习动力明确,学习后劲很足,从而品学兼优.做到学业和人格方面的双赢。

学习好只是一时的,而人做好却是终生的。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爱学习,自己在家里就要多看书多学习;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心态健康平和,就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更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不良情绪的垃圾筒;如果家长希望孩子礼貌﹑文雅﹑品行高尚,自己就要认真遵守社会秩序,完善道德品质。

家教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家长们,请不要再拉着孩子的手闯红灯!

注:本文选自广秀育儿专著《好家教培养好孩子》,如有婚恋教子问题,欢迎通过“百度问咖——车广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