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妈妈带3岁男孩进女更衣室?我给这个管理员点赞

作者:年糕妈妈 07-25阅读:902次

男宝该不该跟着妈妈去上厕所?女孩能不能和爸爸一起进更衣室?

这些“一个人带孩子出门时会烦恼的事”,最近就有一位妈妈碰上了,她在网上发帖吐槽。

炎炎夏日,越来越多父母喜欢带着孩子去游泳,浙江嘉兴的这位妈妈也不例外。

这两天,她和小姐妹各自带着三四岁大的儿子去游泳。让她“糟心”的是,游泳馆的管理员阿姨却坚决不让两个孩子在女更衣室换衣服。

“孩子自己换衣服还不太行,到处是水也很不安全。他们还小,在这换个衣服也没关系吧?”这位妈妈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管理员阿姨却怎么也不同意。

发帖后,底下的留言迅速站成了两派,有的表示理解这位妈妈,但大部分人却是站在管理员阿姨这一边。

这位带儿子进入女更衣室的妈妈并非个例。杭州媒体《都市快报》的记者走访了当地的游泳馆,发现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虽然更衣室门外一直有写异性儿童不能入内的提示,但夏天人多的时候,总是有客人不自觉,或者没当一回事的。”一家老牌游泳馆的更衣室管理员说。

有的妈妈为了把儿子带进更衣室中,还会给孩子谎报年龄,比如把5岁说成3岁(3周岁一般是分水岭);有的妈妈则是不接受让男性工作人员带孩子去男更衣室换衣服的建议,为了这个事和管理员发火甚至吵架的;更有的妈妈会对更衣室里提出质疑的人呛道:“谁要看你们?!”

“孩子还小,没什么性别意识”、“孩子什么都不懂,别想太多”,这些妈妈们大多这样解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泳馆里其他女性的态度。记者接连在两个游泳馆询问了20名女性后得到的答案都是:“对小男孩进入女更衣室很反感,至少会觉得尴尬

不过,和男孩跟着妈妈进女更衣室的情况比起来,女孩跟着爸爸进男更衣室的情况则是要少得多。

那位更衣室的管理员说,到现在她只碰到过一次。一个年轻爸爸带着三四岁的女儿进了男更衣室,结果发现不妥,又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出来拜托管理员帮忙换衣服。

不难发现,不止是游泳馆的更衣室,在公共卫生间等场所,也是妈妈带男孩上厕所的现象多,而爸爸则完全不会带女儿去男厕所。

“男孩(被)看到了什么也不吃亏,女孩则会有不好的影响”,这些暗藏着的心理背后,是家长的性教育缺失在作祟。

有人会说,进女更衣室、女厕所,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怎么说到性教育上了?

最近儿童性侵犯的事件接二连三被爆,从微博上窥伺孩子的恋童癖、到因为童年创伤而选择自杀的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

一出出悲剧的起源都是从我们认为的“孩子还小”开始的。因为觉得他年幼、懵懂、没有性别观念,所以忽视了性别意识的确立和隐私安全的教育。

随意让他裸露,就相当于把孩子暴露给罪恶;不教会他形成基本的性别观、树立安全意识,就等于为坏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们总是在问:性教育,到底缺失在哪里?

答案就在这里: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不知不觉中开启了孩子性别认知、安全常识的第一步。

Q:性教育到底是什么?

A:实际上,“性教育”并不只是等同于“生理卫生”或“性交教育”,孩子的性别认知、正确的如厕姿势、安全隐私教育都是性教育的内容。

Q:男孩需要性教育吗?

A:性别认知、安全隐私等性教育内容,对男孩女孩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很多人嘴上说着这些都对,但碰到实际情况却又区别对待了。

Q:性教育何时开始?

A:“孩子还小,没什么性别意识”,出于这样的想法,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并没有操太多的心。小时候让孩子光着屁股晃来晃去,等孩子大一点了就把这个“任务”寄托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上。

这两天有个“老人这样带孩子出门”的话题上了热搜,说的是长辈带着赤膊上身的女孩坐地铁,很多人看了反感。有人在下面留言“男孩也就算了,女孩子还这样以后还怎么做人?”

他们忽略了,不管男孩女孩,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回避风险、尊重自己,对男孩女孩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正是这些错误的观点,让孩子错过了性教育最好的启蒙阶段。

对“男生、女生”有清晰的性别认识;知道身体是自己的,不经过自己的允许谁都不能随意触碰;懂得并形成对隐私、裸体和他人关系的尊重……这些事情,是从宝宝出生就要开始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到了某个时间才需要开启的“阶段性任务”。

不得不说,让孩子随意进入异性更衣室、卫生间等事情的频繁发生,说明我们距离成功的性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再碰到文章开头那位妈妈提到的难题,怎么做才会不尴尬呢?

在那条新闻中,有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她是带着孩子外公一起来游泳的,这位妈妈说,平时都是和老公一起来的,这次老公有事情,她就把自己爸爸拉来了。“提前有所准备才不会尴尬,也是尊重别人。”

不要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决定了孩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态度。

值得欣慰的一点是,社会上已经对这种带孩子出门会碰到的“尴尬现象”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第三更衣室”、“第三卫生间”的出现,大大方便了独自带孩子出门的家长们。

为了家长们不再尴尬,也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这样的“第三空间”能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