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榜样的关键:享受真实,远离完美

作者:父母必读 09-14阅读:3107次

不要人为分离孩子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

我们都听说过“青春期”或者“青春反抗期”这个提法,美国社会学家的调查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地域和所有的时代都会发生十几岁孩子的“叛逆”与“反抗”。

南美一些国家的工商业欠发达地区以及乡村地区,都未见明显的“叛逆”。仔细研究这些地区的特点,发现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不同,孩子的生活与父母的生活不是 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在农村, 父母每天做的事情, 孩子看在眼里,孩子也从小就不 同程度地介入了父母的工作。不仅是自己家,村庄即集体中的每一家都差不多。

这里 没有“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这样清晰的分界线,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孩子、成人和青少年组成。

南美洲一些拉丁文化背景的国家,在性这个问题上不是那么避讳孩子。这一点曾颇遭英国人非议。

但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不会对性充满了特别的好奇,不会觉得神秘或恐惧,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禁忌,反而在青春期不会做出特别一反常态的、出轨的事。

反观欧美大城市,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 极其不同。当他们到了青春期,开始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面对新问题和极多的变化,包括自身的生理变化,没有参考、没有参照、没有听过、没有见过,父母平时的言行以及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很少、很凌乱。

成人们既羞于谈及这些事,又显得喜欢津津乐道于这些事。无知而又好奇,自信自己长大了,有能力,又自卑于自己确实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的青少年,必然会经历一个抓狂的时期,一个不顾一切去冒险、 去尝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体验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从挫败到成功、从失落到兴奋、从自卑到骄傲、从消沉失意到忍耐奋进。

做家长的此时再给建议或者再来引导,已经晚了。孩子对家长已经充满了失望、怀疑、怨怼,甚至愤怒。

对于十三四岁以上的孩子,有的时候,给建议就像掴人耳光。因为给建议意味着对方不懂、不会、不能,暗示着对方的弱小和愚笨无知。

然而,若是家长能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去人为地分离孩子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不必刻意地隐瞒、掩饰一些你认为孩子还不懂或不应该知道的事,那么,孩子很早就会对生活和世界有比较完整的画面和概念。

孩子既不会盲目地认为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不会沮丧地抱怨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我们有时会用“天真纯洁”来形容孩子,有时说他们“不谙世事”或“不懂事”, 这里有一半的责任在我们,我们把孩子包裹得太严了,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接触世界、 看世界。

所谓“一花一世界”,我们要既能够欣赏花香,看到花的局限,又能从一朵花看到大千世界,不被一花遮住眼。

营造坦然、正向、平衡的生活氛围

家长的榜样角色意味着在孩子眼中你是怎样过你的真实生活的。

当你的生活是失衡的——无论把精力大多投入到了工作中还是大多奉献给了家庭,孩子都未必能从你的努力中获益。

他看到的,是你努力后面的状态,是你要掩饰 的疲劳、焦虑、自我价值缺乏、戴着假面的生活。

当你能够坦然地、正向地、平衡地营造并享受你的生活,教育孩子、与孩子在一 起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孩子反而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和踏实平和的情绪去面对每一天。

他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坦然、独立、清晰的成人的榜样。

再强调一遍,当你觉得是追求完美,为孩子负责的时候,孩子可能看到的是焦虑和控制 他人;当你觉得是给孩子自由,不给孩子压力的时候,孩子可能学到的是散漫、放弃、 随便、任性。

所以,你只要做个七八成好的家长就够了。你也会犯错,也会道歉;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也有各种缺点;也发火,也犯傻;也郁闷,也食人间烟火。

当你让孩子看到你是这样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某天突然发现的,孩子对你的接纳和认可该是多么自然、多么亲切,孩子自己的生活又将是多么的坦然、踏实、舒心、惬意!

本文来源:曲韵谈儿童心理 (wappchina)

曲韵谈儿童心理,澄清模糊的育儿理念,纠正错误的育儿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家长们踏踏实实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