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毁了自己的孩子……

作者:大白妈妈家庭医生 05-09阅读:5421次

昨天有个已婚朋友向我电话求助,他和爱人结婚十多年暂时没有生育打算,最近回老家办事,爸爸妈妈依旧各种催促。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丁克族被催生的故事,结果妈妈气头上来了一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还不如养条狗!狗都知道传宗接代,你连个蛋都不给我们下!”一个大老爷们,说着说着就开始哽咽...

挂了电话,我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印象中,父母说过伤你最深的是哪句话?

5分钟30多条留言。

滚!

废物!

真丢人!

你怎么不去死?

猪都比你强!

你什么事都也做不成!

我看见你就烦!

你怎么做都比不上XXX!

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

有一个朋友甚至私信我留言:“太多了,他们什么情绪都能转而攻击我。碗碎了说“你个扫把星”,他们吵架说“都是你害的”,丢了东西说“肯定是你偷的”...小时候我摔了一跤流血了,他们没帮我处理伤口,还批评我把裤子弄坏了还要花钱买新的。我宁愿我无父无母,现在工作了远远逃走家乡,再也不要回去。”

一晚上,我都有点压抑。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或许父母真的内心爱着孩子,但是如此残酷的冷言冷语,简直就是尖刀,刀刀都割在孩子的心上。

很多父母情绪上脑的时候,随口说一些很极端的话,自己痛快了可是却给孩子留下伤痕。如果一个孩子在年幼时,经历了过多的打压、否定,积攒了过度的绝望,他极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怯懦保守、消极悲观的人。

20世纪60年代,Martin Seligman经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直在笼子里被反复电击的狗,多次实验后,只要电击的信号音一响,即便实验者在电击前已经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相反,它会在电击到来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当它们终于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环境中时,也已经放弃尝试。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这种被动消极的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

因为重复失败或惩罚,所以对现实毫无信心,看不到希望,所以放弃挣扎,听天由命。如果是内心强大的孩子,或许可以适度的自我修复,而敏感脆弱或者本身生存环境恶劣的孩子,往往就走向了毁灭和无望之路。

孩子的无望,往往是父母给的。

不怪孩子玻璃心,而是语言暴力太伤人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使用得当让人如沐春风,语言使用不当那就是赤裸裸的凶器。

父母的语言暴力,就是赤裸裸家暴!充斥着语言暴力的家庭生活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创伤,是超乎寻常的。

在语言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在家里最先了解并习惯与家人同样的待人处世经验。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生存法则,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自己遭遇过的家庭模式去对待他人。

很多变态杀人犯都有一个残缺悲惨的童年。缺乏自我价值感,在一个无爱无肯定无自尊的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只有冷漠残酷的变态。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甚至是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

因为从来没有被人温柔相待,所以也从来不会温柔待人。


为人父母虽然不用考试,但是功课一直要修行!做更好的父母是我们的毕生事业。

所以下次当你暴跳如雷想责骂孩子的时候,请想想曾经那个被父母辱骂的小孩,用你期待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吧!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有孩子,但我们都曾经是孩子。爱才能温暖爱,伤害只能带来更多伤害。以爱之名的暴力,也是暴力。别让最爱的人受伤最深。

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