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儿子被两只恶狗攻击,母亲舍命护救其实不难,难的是……

作者:☆积木育儿☆ 10-16阅读:4995次

01

昨天,看到一个让人既惊恐又感动的视频:

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监控录像捕捉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两岁小男孩站在草坪上玩,突然被两只狗攻击,孩子的母亲看见后,冲过去抱起孩子,拼命护救。

在她家的前门,母亲为了躲避狗,把孩子举起来,但是狗却试图从她手臂下方攻击小男孩。最后,母亲只好趴在地上用身体保护儿子,任自己被狗抓咬。

(来源:每日邮报)

看到这个视频的人,无不为这位母亲感动。

是啊,为了保证孩子不受伤害,不顾自己的安全,忍受被狗抓咬的疼苦,母爱有多伟大啊。

不过,转念一想,有哪位母亲不是这样舍己为孩儿呢?

从孩子出生,我们每晚都要起夜喂奶、换尿片从那一刻起;从我们为了增乳,不顾体型把自己吃得很胖,乳头被吸破了,还要频繁地忍痛哺乳的那一刻起;从孩子生病,我们心疼自责,情愿病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都成为了伟大的母亲。

我想,这是做母亲的一种本能,因为母亲和孩子本就是共生的关系,孩子好,我们才能好;孩子不好,我们也会感觉痛。

然而,这种共生的关系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孩子,让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获得最重要的安全感;也可能让我们随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阻碍孩子的心理成长。

前段时间,那个逼女儿一起跳楼的妈妈就是这样。她怕自己死后女儿过得不好,所以强迫她一起跳楼。她以为,这是为女儿好。这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的表现。还好后来被救下来。

所以,母亲出于本能舍命救孩子,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够适时地从这种共生的关系中走出来,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逼迫,不强制,始终如一地做一个好妈妈。

02

我的一位前同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公司里非常努力,但是为人处事总有些欠考虑,冲动,与同龄人相比,身上总显得稚气、“单纯”。

后来熟悉后得知,他有一个大包大揽的妈妈。这位操劳的妈妈家务全自己做了,家人孩子的衣食起居无不悉心照料。与此同时,妈妈管他也很严格,死死地控制住了他的生活。如他自己说的:

我下班了,要跟朋友晚上出去玩,就必须得和我妈打个电话,报备下,如果她答应了,我才能去赴约。不答应的话,我就得马上回去。

有一回,跟朋友一起玩得晚了些,我妈就说,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心脏难受死了。我当时在开车,听了我妈的话,心理就莫名烦乱,就开始乱开车,差点出了意外。

我爸近些年来身体不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强大些,为家里分担,我还想搬出来独自住,让我妈少照顾一个人。可是只要我在家里待得时间少了,我妈就会在我面前哭,怪我不孝顺。我若是花钱送女朋友一些礼物,我妈也会过问……

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光,他却一直为了如何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周旋于妈妈和女朋友之间而烦恼,甚至自责。回到家,他觉得缺少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当他离开家,妈妈又会开始指责他“不孝顺”,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要挟。他找的每一个女朋友,妈妈总好像不能够满意,甚至经常有敌意。为此,他曾难过地说:

“我是个没有人格的人,我没有办法为自己做主。”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一个和妈妈未脱离共生关系的孩子。妈妈一直把他当做小孩儿看待。他认同了妈妈的评价,屈从了妈妈的控制,一直以一个孩子的姿态而存活,稍有想要长大的意愿,内疚指责各种道德压力就接踵而至。

他未真正长大过,又如何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中显得“成熟”起来呢?

就这样,他配合着妈妈的控制,没法变得更好(真正长大、与父母分离),因为“好了”(与父母分离),妈妈不放心。

03

我还认识一位女性朋友。她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妈妈。

家庭中,妈妈说一不二,且对丈夫孩子拥有无休止的不满、指责。于是,好脾气的爸爸成为了一个被排斥的边缘角色。直至最后,爸爸被排挤出了这个家——父母离婚了。

至此,妈妈仍然在女儿的耳边,不停地在埋怨,她的父亲,如何如何不好。妈妈对女儿说的最多的话是:“你不能这样……你应该那样……你可别像你爸那样……”这个女孩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迟迟不敢走入婚姻。因为母亲的控制,早已将她画地为牢,困在一个促狭而孤单的模式里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家庭需要找到它自己的平衡。如果家里妈妈很强势,就意味着爸爸的能量被压制下去,并且变弱。儿子看见父亲总是挨批评的样子,会让他害怕女人,并且成长为一个懦弱的男人。女儿看见妈妈的样子,要么自己也变成一个强势的人,要么有可能找到一个强势的另一半。因为,孩子在家庭中会同性认同,女儿会认同强势的母亲,儿子则会认同弱势的父亲。

强势的母亲,毁掉的是一个家庭的平衡。不仅如此,母亲对父亲若存在太多愤怒情绪,经常动不动就批评父亲的话,这种情绪会转移给孩子,尤其会养出愤怒的女儿。这个女儿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极有可能会莫名其妙对男友或老公生气。

如中国那句老话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的强势,打破了一个家庭原有的两性平衡,孩子在角色认同的过程中,就会复制这种不平衡,并且会将问题原封不动地带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中去。

是的,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往往对应的就是过得不太好的子女。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挥着“爱”的大刀,伤害着无法设防、无处可逃的孩子的身心。

04

养孩子,最难的是不打扰。这样,才能让孩子长成自己的样子。

对于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尤其需要学会:

放手,而不放任

要减少控制,做到“放手”而“不放任”,的确是需要把握火候的。

比如,孩子刚学走路时,平衡感还未发展得很好。所以,孩子会主动牵住你的手走路,这个时候,你给以必要的扶持才不是“放任”;待孩子力量、平衡足够的时候,他又会想要甩开你的手,这个时候,你松开手,大胆地允许孩子向前走,这就是“放手”。

独自前行的孩子,前行之时,也许还会遇到路途不平坦,心中有畏惧,还希望能够再握住你的手,此时,你守护在身边,及时施以援手,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

相反,若孩子想要离开之时,你负气地说:“好吧,你自己走吧,走了就别再回来找我!”再或者,孩子离开了又想要回身找你时,你冷嘲热讽地说:“当初不是你自己要走的吗,怎么着,还是不行吧,离了我你怎么办!”这些,就都是控制。

再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父母放手,其实并非完全不管不顾。而是与孩子商定好基本的规则/日常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认可,引领孩子见识更多的外部世界、促进孩子的学习热情等等。

具体题目如何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否做错,考试成绩如何,更喜欢哪一门功课,更偏好何种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即可。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

相反,若父母像监工一样,360无死角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把学习变成亲子角力的战场,充满各种威逼利诱,那么,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入侵”,就是控制。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需明白,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做父母的,有权给孩子必要的建议、引导、支持,而孩子,同样有权采纳或者拒绝我们。保证这一点,亲子间的控制,就会少很多。

父母需学会厘清“界限”,分清“你”和“我”

每个个体活着这个世上,都是独立的,为了更好地存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就好比,一个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界。人亦如此。

对于身体而言,皮肤就是我们抵御外部环境和各种细菌侵袭的第一层界限。同样,我们的心理也有自己的一个界限。

正是这个隐形边界的存在,才让我们会对某些事,某些人更有感觉、更富热情,而对某些人和事则无感。

然而,很多妈妈,经常界限不清。

比如,曾有一位妈妈焦虑地问:

我女儿读小学,我发现她做题马虎大意,写作业也会偷工减料。为此,我反复跟她强调,甚至忍不住发火,可是还是没用。我知道,我总为这个跟她发脾气,对她对我自己都不好,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求助!

这位困惑的妈妈,她在界限问题上,犯了两个错:

第一,她突破了女儿的边界。因为,她对女儿的学习方面的事情,反应太激烈了。如上一段落地提到的,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也许恰恰是妈妈的过激反应,才像放大镜一样,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甚至固化了下来。

第二,妈妈自己主动地让他人(女儿)突破了自己的边界。确切说,不是女儿气到了妈妈,是妈妈允许女儿来气坏自己。没有妈妈的“邀请”,女儿没有能力在学习一事上,激起妈妈如此大的反应。

这位妈妈,她的早年应该就是在不清不楚、互相侵犯的界限关系中长大的。

要想这种糟糕的模式不持续下去,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成长。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做妈妈也是如此。

做一个舍身就孩儿的好妈妈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始终如一地做个好妈妈。

虽然很难,但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从现在开始,学习,并进行自我成长,做一个不打扰孩子成长的好妈妈。

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