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来临,“剖”还是“顺”?

作者:今日医药 10-17阅读:1054次

“剖”还是“顺”?这是一个问题。



日前,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连发三文,聚焦全球范围剖宫产率上升问题。研究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剖宫产率近乎翻倍,约为21%,俨然有“大流行”之势。


此外,剖宫产率地域间差异较大。研究人员发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比率高达44%,而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比率约4%。中国国内的剖宫产率差异同样较大,各省比率从4%到62%不等。


2017年初,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新研究记录了在2008-2014年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地域分布差异。


据悉,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剖宫产现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纳入分析的总出生规模近1亿人,几乎涵盖了中国内地每一例新生儿。


研究发现,在一些“超大城市”中,剖宫产率高于50%,而在一些农村地区,该比率则低于20%。


六年间,我国剖宫产率年均升高1%,但 “超大城市”的剖宫产率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例如,北京的剖宫产率从2008年的59.2%下降到2014年的43.2%,而在同一时期的上海,该比率从68.0%下降到52.4%。


那么,剖宫产率的合适范围是多少呢?


世卫组织表示,1985年以来,国际医疗界一直认为“理想的”剖宫产率是10%至15%。但随着全球剖宫产数量不断增加,需要重新考量该“理想”剖宫产率。


2015年,世卫组织根据现有数据,评估后表示,剖宫产可有效挽救产妇和婴儿生命,但仅限于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应不遗余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宫产服务,而不是致力于将剖宫产率控制在某个特定水平。


相关研究指出,在我国,产妇之所以提出要进行剖宫产,部分人是因为怕疼,对自然分娩较为恐惧;部分人认为剖宫产可以挑个吉利的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之前一次也是剖宫产。而这种过度使用不仅使剖宫率升高,还会危害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在医学上,剖宫产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产妇出现如出血、高血压或婴儿在子宫中处于异常位置,危及母亲或儿童时,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但是,与自然分娩这种生理现象相比,经剖宫产的产妇死亡率和发病率普遍增加,还可能出现瘢痕、凶险性前置胎盘等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的话,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婴儿来说,经剖宫产出生可能改变免疫发展,易发生过敏、哮喘。


是否有相关剖宫产指南予以规范呢?


对于产妇要求进行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学会建议,在产妇或胎儿无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是安全和适当的,应予以推荐;孕产妇要求的剖宫产不应在胎龄39周之前进行;若没有有效的镇痛措施,不应进行产妇要求的剖宫产手术;鉴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子宫切除术的风险会随每次剖宫产进行而增加,因此,不建议对将来有生育需求的妇女进行产妇要求的剖宫产手术。


在参考英美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我国在2014年制定了“剖宫产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了15项剖宫产手术指征,当孕妇有这些手术指征中的一项或几项,医生才能进行剖宫产手术。


其中,若产妇因怕痛或恐惧等原因,要求进行剖宫产时,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咨询。医生有权拒绝无明确指征的剖宫产要求,但应尊重孕妇的诉求,并提供次选建议。


此外,为应对此类问题,世卫组织日前发布了《减少非必要剖宫产的非临床干预指南》,这也是世卫组织发布的首个此类指导意见。


可以看出,对于有明显手术指征的产妇,国际上均建议进行剖宫产;对于无手术指征,单纯产妇或其家属要求的情况,并不建议进行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