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分娩和剖腹产,究竟孰是孰非?别让分娩留下永久的伤害

作者:医依不舍 06-29阅读:2383次

一个女孩儿,几年前剖腹产生下一个6斤重的儿子。高兴之余,术后女孩儿感觉有些腰疼,但她安慰自己:哪个女人生完孩子不腰疼?过几天就好了。幸福感让她一时忘记了疼痛,不想这疼痛到被子满周岁时仍在折磨她,像在骨头之问垫了个钢板,隐隐地酸疼,晚上经常疼醒。如果吹了会儿空调,着了点儿风,或是下雨阴天的时候,疼痛更一发不可收拾,用她的话说:腰要折了一般。到医院检查、拍片,什么都看不出来。看不出来怎么治?直到今天,她儿子快满六周岁了,她的疼痛仍在继续,曾经笔挺、婀娜的腰肢,已经有一点弯曲的迹象。这个女孩儿,今年刚刚28岁。

80后的女孩儿,出于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很多人在生弦子时选择了剖腹产。剖腹产,能够让产妇在麻醉状态下较为快捷地娩出胎儿,较大程度上降低了难产的风险。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布报告说,针对中国、印度、日本、越南和泰国等9个亚洲国家的调查发现,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的剖腹产率高达46. 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其他8个国家的平均值为27.3%.

传统分娩和剖腹产,究竟孰是孰非?

关于现代医学的剖腹产,有这么个典故:

据记载,剖腹产手术始于罗马,当时只用于孕妇死亡而胎儿尚存活的特殊情况。至16世纪初,瑞士一个阉猪人因其妻难产而实施了开腹术。之后,两位意大利外科医生将开腹取胎应用于难产妇人,但因产后流血不止和后继感染,产妇一般不能存活,剖腹产术在当时被称为“灾难性手术”。

后来,这种手术经过了相当长一个阶段的改良,增加了麻醉术和抗生素的保护,手术本身在技术上也进步得很快,成为了今天很多女性分娩时选择的一种方式。

当然,在解决难产,或因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为保住大人,迫不得已进行剖腹产,这种手术确实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即使是西医大夫,也对剖腹产持严谨的态度:这毕竟是一种手术,是对身体的创伤,必然要有风险,因而不提倡代替传统的自然分娩。而且,经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因为比产道出生的孩儿来得快,他要迅速适应另外一种环境,就有很多小娃娃,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肺湿综合征,或吸入性肺炎等等。近年来的研究也报告说,这些孩子未经母亲产道的挤压,全身的感觉得不到全面的“激活”,在成长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弱,脾气比较容易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动症和自闭症的几率比较高,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症”。

而在中医来说,剖腹产所留下的隐患,可能远远比现代医学所研究证实的风险要大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中国有句俗话,叫“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从脐带被剪断的那个时候起,就被封存在体内。但是,因为有了手术技术,大家都着急地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交给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