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家长别慌!权威教授笔记公开,轻松防治,再不用头疼了!

作者:晚安星座 01-30阅读:454次

北京医科大学姜春禾教授

湿疹是一种非常难受的过敏性皮肤病,宝宝因为皮层薄弱,较之大人只有其1/3的厚度,加速免疫机制不成熟,所以容易刺激引发,孩子得了湿疹,家长千万不要惊慌,一慌张人们就四处乱求医,很容易进入误区。

提起这种病症,家长都比较头疼,它在孩子当中还挺常见的,它的发生会拉低宝宝的颜值,因为痒,宝宝就会用小手抓,不小心抓破可能就引发感染,拖延病症,有可能伴随呼吸、肠道方面并发症,另外它还有遗传性,父母双方一方有此病症遗传概率大概在50%-60%之间。

湿疹宝宝家长应该怎么做:

湿疹改善的关键还是得保湿,父母可经常给孩子涂抹保湿的霜剂、乳剂或润肤油,尤其在洗手、洗澡后,要给孩子的脸颊、四肢外侧、肩背部、肚皮和屁屁等容易干燥的部位多涂抹一些,保持其娇嫩肌肤的滋润。

如果能寻出找出过敏原,比如是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花生、鱼等)、或是过敏的衣服,或是环境过敏物(如粉尘、花粉、宠物等),那么孩子的湿疹能够迅速好转,但很多时候并不能马上查出过敏原,而且可能是好几种过敏原相叠加造成。

另外,孩子合理饮食也重要,家长应多给宝宝喝水,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以饭食代替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

经常复发,可试下这3道辅食小方法

1、胡萝卜糖水

分别取适量新鲜的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儿,放进锅里加水煮一刻钟左右,然后取出捣成泥状后,可调些儿童蜂蜜,随时喝。此小妙方有祛湿止痒功效。

2、黄瓜苗煎

取新鲜黄瓜苗5株左右,洗干净,放入有水的锅里熬,约20分钟后,捞出过滤,温凉后让宝宝喝,可适当加点黑糖,对于奶癣有渗出的宝宝较为适用。

3、银耳雪梨露

银耳泡发后用热水烫熟,雪梨切一半,放入搅拌机,打成糊状即可,另外如果宝宝有肺燥干咳的症状,不妨服用这个来缓解。

运用膳食,可以改善宝宝体质,但是适用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另外孩子湿疹期间避开蛋清,可适量吃些蛋黄、胡萝卜、小青菜、苹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绿叶蔬菜、水果,这样有助于保持宝宝健康娇嫩的皮肤。同时多补充蛋白质增加抵抗力,另外对于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可以尽量少吃,如鱼、虾、蟹等。

缓解宝宝搔抓,试下止痒除菌的湿敷法:

1、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准备4~6层细纱布,使用之前纱布不滴水了就可以用了,将湿纱布慢慢敷到宝宝的湿疹处,更换的时间和次数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当纱布吸收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更换纱布了。

3、湿疹的面积减少,红肿逐渐消失、渗液减少,慢慢结痂,即可改用糊剂,停止湿敷。

4、冷湿敷时注意事项:以不超过全身面积的1/3为佳,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脱水。

除了湿敷,还有简单好用食材止痒小妙招:

1、涂抹土豆汁

土豆中有碱性物质,榨汁后涂在湿疹处有一点的抗菌作用。

2、涂抹蛋黄油

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用干净的瓶子装起来,取油涂抹于患处即可。

治疗湿疹的最佳方法:

湿疹迁延难愈,还会反复发作,上述方法适用于轻度荨麻疹患者,如果荨麻疹严重的话,建议借助药物来进行治疗。西药含有激素,副作用较大,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相对来说,中医疗法历史悠久、安全无害、使用简单、标本兼治,但在选择中医疗法时也要谨慎。

上个月有次研讨会,过后我受邀参与了由洛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中国非遗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洛阳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看到到一位老教授的优秀方剂——忠.玉,芙.柠,是他经过数50多年的优秀方剂之一。

李老先生曾于60年代末,拜师于全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八卦中医外科”第五代传人李道州先生,得其真传。其主编的《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曾获得"1999年国家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主编《乳腺增生病中西医诊治全书》,由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并重印。

此方是国家认可、很有权威性的中医文化传承而来的,国家重点扶持,所以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的,有效为患者朋友们解决了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皮肤病的困扰。

除上述之外,防治大于治疗,以下有3条实用性建议:

1、需要培养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盐少油为主,以防复发。

2、少吃容易加重病情的过敏原、发物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除碱性食物外,一些黄绿蔬果类如橙子、猕猴桃、包菜、胡萝卜、南瓜等,可以多吃。

3、易维持正常消化功能,促进正常的吸收与排泄。另外,还有微量元素芝麻、黑豆、红豆等,可以增强皮肤弹性。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膳食、改善、护理等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家长,另外,平时要控制好情绪,注意保持心情乐观,积极调整心态。湿疹易复发,只因成因太多,面对湿疹,保持宝宝皮肤卫生,避免搔抓,减少环境过敏原。这样才是科学做法,才能更快更好的康复起来,最后,祝孩子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