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近视、散光,家长们是否真的了解?

作者:小莫编程交流 08-17阅读:337次

很多家长分不清关于眼睛的某些概念性的问题,比如假性近视、近视、散光等。当孩子发生了视力模糊、看不清等某些症状后,往往都不能准确判断,导致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后悔莫及。

在当今青少儿的视力问题中,假性近视、近视、散光成了主要的问题。由于课业压力的加重和一些比较沉重的心理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儿近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奔走在各类近视治疗的店铺里,能试的都是过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这些都是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盲目治疗却没带来好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出现视力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视力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下面为社会上比较当今的青少儿的视力三大主要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更加清楚孩子的视力问题。

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假性近视眼只一种近视的现象,近视眼实质上并无真假之分。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近距离作业程度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在转而看远处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产生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症状。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没有眼球前后径变长的问题,经睫状肌麻痹药点眼后,多数可转为远视或正视眼。

特点:

(1)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

(2)远视力不稳定,易于波动。

(3)症状随着调节的紧张而加重,随调节的放松而减轻。

(4)多种方法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治疗时有效,不治又可反复。

近视

眼睛在休息状态时,远处(5米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如图:

但是,因各种原因造成光线不聚焦在视网膜上,称 “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就是屈光不正,它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那么近视眼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而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像,这种屈光状态叫近视。如图:

如何鉴别真假近视?

中华医学会1985年颁发的真、假性近视的分类标准,可做为依据。

(1)假性近视:指用散瞳剂散瞳后,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

(2)真性近视:指使用散瞳剂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小于0.5度。

(3)真性近视附有假性成分:指使用散瞳剂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降低的度数≥0.5度),但仍未恢复为正视。

散光

没有散光的角膜有如光滑的球面,光线经角膜折射后能集中成一点。有散光的角膜,外形有如橄榄球的表面,各个方向的曲折力都不相同,因此光线经过此角膜折射后,聚焦在不同的地方,无法集中成清晰影像。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散光眼是无论眼睛如何努力都看不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散光的特点和成因

产生散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角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度,多属于先天因素,且散光度数较大。有些轻度散光(0.25D)属生理范围,一般不需矫正。后天性散光多由于角膜表面的疾病造成。另外晶状体的疾病,如老年性白内障,也可引起散光,但度数一般较小。散光的主要症状与其它屈光不正的症状相似,都有视力疲劳、眼酸痛、头痛等症状。症状的轻重与散光的程度成反比,较轻度的散光(1.00D)有可能造成明显的症状。因为较轻度的散光眼,往往企图通过调节来克服视物模糊的影像,但由于调节不能同时补偿两个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异常,故不仅不能使物像变清晰,反而增加了导致视力疲劳的因素。因此散光眼在使用远视力时,如看电影等,同样会引起疲劳症状。所以对轻度散光,只要出现视力疲劳和视力减退,就应戴镜矫正。

散光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它是因角膜表面各子午线的曲折率不一致造成,所以不受眼轴长短的影响。它不象近视会不断加深,而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不会有大的变化。

注意:请各位家长不要盲目地认定孩子的视力问题,确定孩子近视后再进行有效的近视防控。

更多的内容我会在朋友圈(xueba018)分享,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记忆能力的家长可以看看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