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动个不停是不是“多动症”?

作者:儿科医生雨滴 10-07阅读:820次

牛牛今年刚刚上小学,原本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让家人开心的事情。可是自从孩子上学后,牛牛妈就没少接到老师的投诉。老师反应牛牛在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去跟其他的同学打闹,老师讲了多次,牛牛还是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很多小动作,学习成绩也是达不到及格。

一开始牛牛妈以为孩子只是刚上小学不习惯学校的生活才会这样。可是已经开学快一个月了,牛牛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有加剧的倾向。在一次闺蜜聚会中,牛牛妈跟自己的闺蜜提起了孩子太皮不好好学习的事情。闺蜜说:“是不是可以带孩子去看下医生呀?之前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这样,后来被确诊为多动症。”在闺蜜的建议下,小萍找到我咨询孩子的事情。一到开学,各种关于“多动症”的咨询也多了起来,家长们提问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是不是多动症?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俗称,是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孩子专注力低,情绪容易过于激动,肢体活动过于活跃等等,往往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多动症,在我国的发生率大概在百分之5左右,男孩子的发生率比女孩高,有部分的孩子学龄期症状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好转,也有部分病例会延续到成年甚至终身。

二、多动症都有哪些表现?

ADHD包括了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两个方面。

注意力缺陷表现主要是:在学习或活动中注意力无法长久保持集中,容易走神。

多动障碍表现为:则主要表现为行为上小动作多,“坐不稳”,经常擅自离开座位。爱插嘴、抢答问题、脾气暴躁易冲动。这也是很多孩子之所以被老师投诉的主要原因。

三、多动症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但治疗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药物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慢性病管理要求,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1.家长:

在纠正多动症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尤为重要,尽量多陪伴,有耐心。由于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很容易被贴上“捣蛋鬼”“坏孩子”等标签,这些负面的标签会对自我认知造成影响,同时造成情绪失控注意力分散的恶性循环。

不要当着孩子露出绝望、抱怨的情绪,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因为得了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 60% 的多动症患儿有品行障碍,偷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一方面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激,尤其不要羞辱孩子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增进孩子的专注力。比如一次只布置一个任务,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孩子的恢复,也能增进亲子感情。

2. 综合治疗:

治疗包括兴奋剂药物的使用,多动症的儿童行为的管理、行为技巧培训、家庭关系的调整,教育干预和教育方法调整等,不能仅仅是依赖药物。而且在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要适当的调整作息时间、运动量等使身体保持适当的状态。

3.学校老师:

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反馈,提前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孩子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并解决问题。

四、如何预防多动症?

1.从孕期和哺乳期妈妈禁烟禁酒。

2.对于有脑损伤的高危儿等,要对定期观察,追踪。

3.对在学龄前期有症状表现,就尽早介入行为、心理一些疏导,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氛围融洽。

多动症的早发现和早正确干预很有必要。但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与多动症表现类似的因素不在少数,但是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好动的孩子并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我们不能因为主观臆断或片面的信息就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实在担心自己孩子有“多动症”,最好尽快找儿童心理专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

大部分症状较轻的多动症孩子经过正规诊治,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自控能力增强,表现可基本正常。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雨滴姐姐,0-6岁宝宝的私人家庭医生!感恩遇见,身为有20年儿童保健及儿科临床经验,国家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定期在这为您解惑!育儿路上有雨滴春风细雨,携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