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子女,是不是该一视同仁?

作者:啥啥那点事儿 09-02阅读:4564次

随着《欢乐颂2》的落幕,网友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剧中的樊胜美是五美中最为揪心的一个形象,揪心的缘由莫过于她的家庭。

有网友为樊胜美的遭遇感到同情,痛斥她的父母和哥嫂,当然也有网友称 “别入戏太深,这都是编出来的,这种家庭都是少数。”

那么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故事,就来比比,谁更惨。

【亲兄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坚持20年不说话!这完全没有道理!】

公司的财务会计豆豆,性格很开朗,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朵咧着嘴笑呵呵的向阳花,很阳光,但认识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水火不容的哥哥。两个人从记事起就不对头,小时候是热战,然后就冷战,谁也没想到,这一冷就是20年。

在别的眼里,哥哥永远是妹妹的守护神,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对亲兄妹20年如同陌生人?

家庭教育!同一个屋檐下,成长出完全不同性格,不同三观的两个孩子。最根本的罪魁祸首就在于家庭教育!

1、小时候兄妹两人经常打架,但在传统父亲的眼里,不管是谁对谁错,哥哥就应该让着妹妹。因此无论对错,挨打的永远是哥哥。

2、小时候妹妹嘴欠,喜欢打小报告,但父亲无论事情的原委,对哥哥先是一顿暴打。

3、妹妹很听话,也讨人喜欢,本来并不和谐的兄妹关系,却总是放在一起比较:“你看妹妹多听话,你要是有她懂事的十分之一,我和你爸就不会这么累了。”

4、明知两个孩子性格差异大,从小就合不来,却没有花精力和时间调节,任其发展。

5、有着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父母,纵容儿子的无所非为,称“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不管用啊”,却将矛头直指女儿:“你哥不听话,你就让着他点儿”。

6、嘴上说着男女平等,无论儿子多不懂事,都会想办法替他想后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女儿从小就很懂事,洗衣服、做饭,一放假就回去帮爸妈干活,从来不惹事,换来的却是:“女大不中留”。

.......

这一件加一件的事加深了兄妹之间的隔阂。

案例1:初中兄妹两住在同一件房子(中间有帘子隔着),一天午休期间,妹妹在房间休息将门反锁,哥哥回来后多次敲门无果,从窗户翻进去后,将妹妹猛踹。同行的母亲竟然只是骂了两句!

案例2:25岁的妹妹上班后很少回家,有次回家吃饭,过道有点窄,哥哥话都没说直接挤过去,妹妹随口说了一句:“不知道吱一声啊?”哥哥破口大骂:“你再说一句”,妹妹反驳了一句:“说了咋啦”,接下来哥哥抡起拳头就要打妹妹,幸亏妹妹躲过去了,要不然一锤头下去肯定不轻。但可悲的是,坐在旁边的父母竟然说妹妹不懂事!?不知道让着点儿!

案例3:妹妹从小替父母做了很多事,洗衣服,做饭,5点起床卖货,逢年过节发红包,有好东西会随手买给父母,哥哥从小到大不惹事已经很好了,即使这样,父母经常说妹妹:“那谁谁谁家的孩子跟你一样才工作一年,回来给他爸妈拿了1W,你只知道自己在外面潇洒,一点儿都体会不到我跟你妈的辛苦”

这就是一个生在传统封建思想禁锢下孩子的悲哀,也同样是父母的悲哀。

豆豆兄妹的故事,还有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我遇到最典型的传统家庭教育背景下,对我影响颇深的一个案例。后来认识的很多90后,甚至00后,家里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思想,但亲兄妹,一起生活了20多年,不说话的,他们是唯一一对。

目前我国妈妈的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很迷茫,甚至完全依靠学校。

幼年时陪伴,少年时督促,成年时沟通和理解。这个每个父母应该做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1、对孩子要讲究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2、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切勿对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3、讲道理远比打更让孩子信服和接受,切勿以金钱或玩具引导他,比如给他10元要求他每天早起等。

4、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永远不要忽视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要替他做决定,给他充足思考的余地。

5、切勿给孩子灌输:“我跟你爸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你,你要听话。”

6、遇事允许孩子申辩,但不等同于不尊重师长,一定要分清楚。

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