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满足”是家庭教育的软暴力

作者:天鹅阅读 10-13阅读:5241次

有一句话这样点评中国的家长们: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最典型的表现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一片爱心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家长越理解孩子,越体恤孩子,越满足孩子,孩子反而更不理解家长,更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呢?

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然后我们再选择比较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创造出好的方法,这就是理论和方法之间的一个关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分析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背后的意义,这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家长?

中国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家长呢?因为中国家长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父母满足、迁就孩子提供了保障和支撑。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拥有高智力、高自尊、高自信等优点,但也有很多弱点。当代中国父母是最坚持“儿童本位”的父母,是最理解孩子意愿的父母,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得越多,表明我爱得越深。这就造成了孩子没有机会切身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没有机会感受父母提供的幸福来之不易,没有机会滋养出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

延迟满足是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命题

“儿童本位”本来是科学儿童观的产物,它表现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家长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掌握了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家庭教育理念上,家长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方法论——该怎样尊重儿童,这也是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命题——延迟满足。

“超量满足”是对孩子施加软暴力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家庭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对孩子施加软暴力。

通过对我国两千多位家长关于孩子社会化问题的调查,在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听话是最大的问题。而造成孩子成为“小昏君”的主要原因,和家长的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有关。

超前满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即时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超量满足:允许孩子在饮食起居、玩耍学习、待人接物方面的行为超越规范。结果,你越超量满足,他越忸怩作态。超量满足让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

愚蠢、浪费的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这种满足是饮鸩止渴,但为什么就是遏制不住自己呢?

原因一:独生子女的亲情俘虏

在过去的多子女家庭,父母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会均分给每一个孩子。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全家人把视线都集中在这根独苗身上。这个孩子是全家唯一的孩子,是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未来。从这个孩子诞生那天起,父母所有的情感一下子就被俘虏了,不可遏制地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这个孩子。

原因二:无限制地满足孩子从而满足自己

今天的父母经历过贫困和富裕两重天。就在几十年前,中国的经济处于落后阶段,就是父母想溺爱孩子,也没有那个物质条件,吃喝玩乐都相对贫乏、枯燥,无法攀比。今天中国这个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于是,我们竭尽所能地补偿孩子。尤其是有的父母把自己儿童时代本应得到而没能实现的享受和愿望,一股脑儿地以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倾注到唯一的孩子身上。且不说经济富裕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即使经济条件一般,做父母的对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之中。这种做法潜意识是把孩子当成小时候的自己,给予补偿性过度满足。可以说,父母在这种补偿中获得了安慰,但这却害了孩子。

原因三:教育理念不消化

如果说,有一门工作不需要执照就可以上岗,那就是父母亲。很多父母亲是以实战代替培训的,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往往是河过完了,遗憾都留在了河对岸。为人父母难免有遗憾,因为爱无止境。但是,这些遗憾能不能辐射面积小一些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掌握了家教理念的真正精华,是不是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呢?

听到这里,很多年轻的中国家长会感到很委屈:自从怀了孩子,我阅书无数啊。可是,审视一下,你有没有理解那些教育理念的真正内涵呢?比如说“儿童本位”这个理念,它鼓励家长要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和孩子交朋友,你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等。但是,“儿童本位”并没有怂恿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放在高人一等的龙椅上,那是对“儿童本位”的误读。儿童本位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相通,但并没有授权父母对孩子无限满足或者是轻易满足、超量满足。

别小看超量满足、轻易满足、超量满足的危害,它就像是在儿童成长的泉水源头撒下一把毒药,日后,做父母的尝到了苦水的滋味,只能同孩子一起将它饮下,却又追悔莫及。

危害一:绑架家长的爱,折磨父母

因为在你无限满足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在接受着这样的心理暗示,只要我发出要求的信号,就一定有人满足我。这种愚蠢的满足孩子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光想着自个儿,有可能对着老爸老妈发脾气、耍威风,也就是俗称的“窝里横”。

孩子得到的幸福来得太多太快了,就根本不会去想这幸福是怎么来的,更不晓得父母为了给他们幸福得付出多少的劳动和汗水,因此也不知道如何珍惜这幸福,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实,以爱要挟爱,往往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折磨。

危害二:难容于社会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大人总是围着孩子转。这就很自然地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要什么就该有什么,我想干什么都得依着我。结果是孩子的欲望不断发展,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性格一旦形成,成人之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为他不懂得根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家长可以无限满足他,但是,社会不是他的家长,不会无限满足他。这时,他就像一辆汽车只有动力系统而没有灵敏的刹车系统,开到马路上去肯定会出事故。

危害三:没有韧性,缺乏社会竞争力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妈妈对孩子的不恰当满足,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母爱的宣泄,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危害无穷。被满足感填满的孩子,缺乏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尤其是持有“孔雀心态”的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遭遇挫折时输不起,是典型的外表光鲜,却禁不住社会挤压的“草莓族”。

由此看来,爱孩子这个被高尔基称做“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朴素的无限满足情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对“满足”的理智的思考,掌握满足的技巧。

爱孩子,该如何满足孩子?

到底,爱孩子,该如何满足孩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的心理实验。

在一所小学,其中一个班级的十个小学生,早上上课前,每个人都被老师发给了一小块巧克力。老师告诉学生们:你们随时都可以吃掉它,但是,如果你们谁能坚持到今天放学回家后再吃,我会再发给你一块相同的巧克力作为奖励。

巧克力的诱惑很大,有几个同学还是忍不住吃掉了它,当然还是有一半同学千方百计地忍耐住,等着放学时拿到奖励。后来,这个实验一直跟踪这些孩子到大学毕业,实验结果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那些禁不住诱惑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毕业后,找到更满意工作的概率也更高。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家长爱孩子的方式

“延迟满足”也是以色列家长爱孩子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非常喜欢参加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感到受益匪浅,家长们常常对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儿童所要求的东西,一旦决定延迟给予或者拒绝给予之后,无论孩子怎样哭泣恳求,也不可以再反悔,必须绝对遵守这个原则,除非你有意教他们变得没有耐性、讨厌,才可这样鼓励他们。犹太家长还讨论说,这里要求孩子的顺从,指的是对理性服从。也就是说,孩子必须服从的,是父母的明智决定。否则,父母的威信,就变成无耻的淫威。

推荐阅读

本书作者沙拉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溺爱是害,狠心是爱,家长学会爱,孩子赢未来!

发现你的阅读!关注天鹅阅读网微信公众号:swanreads,精彩继续!本文来源于天鹅阅读网,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天鹅阅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