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里横,外面怂”怎么办?父母试试做好这三点

作者:丁丁育儿 11-04阅读:3935次

大茂周末回老家看孩子,一进门就听到儿子宁宁跟他爷爷在吵闹。进屋一看,原来是宁宁翻出来我爸珍藏的一套翡翠象棋,吵着要在地上滚着玩。

面对孙子的无理要求,老人家没了当年打大茂的那股霸气,只是一味地讨好说:“宁宁乖,爷爷带你出去买更大的玩具好不好?”

“不好!”宁宁生气地把一个“車”扔在地上,幸好被大茂接住,才不至于粉身碎骨。

大茂不自觉地抬高了声音:“不准扔爷爷的东西!”

宁宁一见到爸爸,扔下象棋跑进了厨房。

他知道,爷爷能欺负,爸爸却是不能挑衅的。

“干嘛这么大声,吓着孩子怎么办!”这时候老妈抱着孩子从厨房出来,劈头就教育大茂,大茂在她老人家面前也没了脾气。

真是一物降一物。

因为工作原因,大茂只能把儿子放在老家父母那里上幼儿园。

都说隔辈亲,儿子在爷爷奶奶那里,慢慢地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爷爷的藏书被他撕的撕,画的画;奶奶养的花一朵也没成活。但就这样,两位老人还是对他千依百顺,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可宁宁这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敢在当了多年领导的爷爷脖子里撒尿,出了门却成了小绵羊,连跟别的小朋友说话的胆量都没有。

在家小霸王,出门小怂样,“家里凶,外面怂”,综合起来就是传说中的的“窝里横”。

幼儿园里,他从来不敢跟小朋友打闹,别人拿了他的饼干玩具,他也只敢一动不动抹眼泪,要都不敢要,老师们都说,宁宁是班里最听话的孩子。

大茂两口子却为这样的“听话”无比苦恼。

周一大茂把儿子的事情在公司里一说,好几个人附和,都说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只敢在家里作威作福,颐指气使,一出门就成了“含羞草”。

净姐听到大家议论,只教训一句,“不怪别人,要怪就怪你们自己没教育好!”

要说教育孩子,净姐的功力真不是盖的,双胞胎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出过年级前十。那俩儿子大茂见过,特别阳光。哥俩大学没在一块儿,一个上了人大,一个上了上海交大,毕业后又在美国MIT聚到一块儿了。

在大家的央求下,净姐晚上专门在群里给大家讲了“窝里横”的问题,让一众新手家长们争着要请净姐吃饭来报答。

卢梭曾说,如果你对孩子千依百顺,那你的孩子将成为世间最不幸的人。

孩子窝里横,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出生,周围是一对父母、两对祖父母。

两个大人四位老人围着这一个孩子转,比赛着亲孩子:

孩子说要吃排骨,奶奶稍微一迟疑,姥姥拎着包就去了菜市场。孩子说要骑大马,爷爷和外公抢着说自己这匹马最好。

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不溺爱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这边还没批评,那边就抱着哄上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在这安慰和表扬中迷失了自我,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只知道,我的意见只要表达出来,就会有人来给我做——这个世界是围着我转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是当他从家里出去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才发现居然有人不听自己,不哄自己,这样的反差就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极大不安,只好小心翼翼不说话,等待着结束这个场景,回到自己熟悉的、大家都围着自己转的世界。

那么,做父母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无论是父母还是老人,都不能溺爱孩子,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不妥协。

要从内心明白溺爱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净姐说,俩儿子小时候合伙抢了别的小朋友玩具,被要回后在地上打着转哭闹。净姐并没有妥协,而是告诉孩子们,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错了就是错了。一直到俩孩子哭累了不哭了,她才给他们擦了脸,带回家洗澡换衣服。

其次,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有人曾说,你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孩子总是朝着父母成长的。

你在外面跟邻居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孩子就会在家里模仿你脸红脖子粗大吼大叫。你对人彬彬有礼和颜悦色,孩子见了外人也会保持微笑。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就成了你。

最后,做好沟通,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

在家里,不要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要让他明白自己只是家庭的普通一员。走出家门进了学校,他和别的小朋友一样,也都只是教室里的普通一员,做对了会受表扬,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丁点的风浪。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没教育好的好孩子。“窝里横”真的不怪孩子,作为家长,孩子的窝里横和你也有不可分割的的关系。可以尝试做好上面的这三点,时时检视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