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决定了未来能否成为1% 的学霸

作者:文源阁 07-05阅读:3589次

每年一到高考这个时候,对于学霸、学神的讨论就特别热烈,因为总会有厉害的学生刷新我们的认知,比如高考作文满分、同时被十所世界名校录取等。

很多孩子年龄尚小的父母对于这些学霸的新闻,一面心生羡慕,感叹“别人家的孩子”天赋异禀,一面又因孩子年幼,对此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其实学霸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霸,其原因在他们的幼儿阶段就已经初见端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那么厉害呢?

前不久,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排名在前 1%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这个问题引发了知友们的热烈讨论,其中有篇署名“edmond”的用户文章,提到了天赋和努力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习惯。小编摘选了他回答的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他说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不排除天赋、努力的作用,但导致“学霸”们可以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优的成绩的最终因素,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01

日清日结的学习习惯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开小差、拖延学习的快感,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使其习惯于拖延;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上课时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心安理得地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视难题,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大的时间亏损;而后者则能在一马平川的课后时间自由地更新内容进度、巩固所学知识,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

02

迎难而上的学习习惯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缺乏挑战困难的教育,更习惯于放弃;而学习习惯好的人则在一个个通过长久的坚持而完成的难题中得到成就感,从而更习惯于坚持。

于是,同样是学习中遇到难题,前者可能畏难而放弃,认为没必要研究那么难的问题;而后者则会仔细钻研,然后攻克难点,在滚雪球般的挑战与成就感中,获得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

03

从阅读中获取的思维习惯

我们在接受新的经验或新的理论时,所获得的认知往往是依靠其与已知的经验或理论进行的比较与联系,而对于这种思维习惯的获取,则更多地来自于后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途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个热爱阅读科普杂志或者浅显理论的孩子,更容易锻炼出自己接受外来理论与整理已有经验的习惯。同时,一个个由以往经验整理出理论的成功案例很可能会在价值观上激励他们思考,并养成强烈的思考倾向。

仔细观察那些学习效率高的人,很可能也会发现其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何种阅读,都有产生精神愉悦的可能,而这种愉悦将成为宝贵的早期正向激励,使其爱上吸收外界经验、接受外界理论,看到难题时就忍不住思考,忍不住推敲,看到一篇文章就忍不住联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学霸与学渣之间形成差距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在幼儿阶段受到的教育和在儿时的成长环境中养成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在幼儿阶段,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0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曾说:“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但是当成人过度代劳时,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容易拖延了。长此以往,就养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把吃饭、午睡、洗手、系鞋带的方法编成儿歌,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系鞋带,可以让孩子边念儿歌边系鞋带:“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05

全神贯注地投入

当孩子在认真地玩积木时,不要一会儿问他要不要喝水,一会儿去看看他身上热了没,一会儿又问他饿不饿……当孩子玩游戏的思路一直被打断,他的专注力也就一次又一次地被毁掉了。

专注力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的本能,就看我们老师和家长是否保护得当。当孩子玩耍或者看书的时候,默默在一旁关注,只要安全系数OK,就不要随意去打扰孩子。把吃的喝的放在小桌子上,养成习惯,他渴了饿了自己会去吃,不要总是不停地“以爱的名义”打断孩子。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整理自己的东西,都让孩子学会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06

把阅读培养成爱好

让孩子爱上阅读,努力为其制造与书接触的机会。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里都应给孩子准备一个固定的读书空间,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读书角。在家庭里,即使没有办法设置读书角,也应该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比如在客厅设置一个小书架,让孩子想读书的时候,立刻就能拿到一本书。

另外,家长本身也要有阅读的习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亲子阅读很重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读绘本,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研究表明,坚持每天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比同龄不阅读的孩子要高出不少。

07

直面困境的坚韧自信

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同样面对挫折,有的孩子会退缩不前,选择放弃,有的孩子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从中获得成就感。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比如当用积木辛苦搭建的楼房一碰就倒塌,孩子们很受挫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总结发现积木不稳固的原因,并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面对困境,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实验解决问题,当再次面对困境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怕困难、坚韧自信的品质了。

知友“edmond”提到,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是另一种形式的阶级固化。无数的习惯,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高墙,在一本本启蒙绘本、文学名着与网络小说、无脑漫画之间,在从小热爱科学、痴迷推理与起起落落的吊儿郎当之间,在科学的言传身教与无度的溺爱家暴之间,在巧妙的引导鼓励与粗暴的填鸭灌输之间,悄然建立。学霸与学渣之间隔着的已是一道道无法僭越的无形壁垒。

正在看手机的大朋友们,趁着宝贝还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今天那个懵懵懂懂的“小不点”,也可能会成为十多年后众人羡慕的“学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