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显示:跟孩子聊2153个词,比上任何培训班都强!

作者:童书妈妈三川玲 05-10阅读:5539次

这里是要反复刷新你智商的王晓琳心理学专栏,王美女的名言是:我提倡的每个做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今天谈的放下手机,跟孩子好好聊天,你做这件事情,不花一分钱,但比世界上最昂贵号称最科学的早教课程都有用——她说这些,可是有科学依据的喔,所有的依据,都来自于权威学术刊物!

文 | 王晓琳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看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早教课程或工具心动不已,或者像我一样简直有时只恨自己出生太早。

想买吧,和钱包商量一下,意识到自从有娃以来人民币就以进碎纸机的速度迅速消失。

不买吧,又百爪挠心,不是刺激越丰富大脑发育越好么,往小了说少上了个课不就会让娃少了些发展的机会么,那积少成多因为缺钱咱娃不就该“输在起跑线”上了么……

如果你曾经这样想过,那我真心希望你能放下这样的焦虑了。

因为最好的早教工具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效果之好之确凿市面上任何一种早教课程或工具都绝对望尘莫及。比如咱今天就先聊聊其中一种:多和娃聊聊天。

担心缺钱会耽误娃

并非没有道理

事实上有大量研究都在反复验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身心健康水平,与多项认知能力的发展(比如语言能力、执行能力和记忆力)高度相关,自然也会和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社会情感能力,乃至成年后的人生发展轨迹挂钩。

如果大家记得,在上一篇中,Dunedin追踪研究里,可以预测一个孩子未来人生轨迹的四个指标之一,就是童年时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

但是请注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是仅指家庭经济收入,目前一般会综合收入、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状况三方面来衡量。

在各项认知能力中,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能是受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影响最大的。

斯坦福的一项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语言能力的分化从十八个月就已经初现端倪。

低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两岁时语言能力已经落后于同龄人6个月,到五岁入学前,这一差距已扩大为2年以上。

随时间推移,这一距离到高中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变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一个孩子未来学业水平、执行能力,乃至未来成就都是至关重要的。

来自冰岛的一项超过10年追踪研究发现,孩子学龄前的语言能力与4年级、7年级和10年级的学业成绩高度相关。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也确认,孩子五岁时的词汇量,可以预测他在三十岁时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成就。

但是为什么一个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影响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从而改变人生发展轨迹呢?

短期干预容易

但“发展轨迹”很难改变

1965年堪萨斯大学的Betty Hart 和Todd Risley教授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这两位作为儿童心理学家,深知语言发展对孩子未来至关重要。

60年代响应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向贫困宣战”的号召,他们为当地一所主要生源来自贫困家庭的学校精心设计了丰富的语言教材和各种能刺激语言能力发展的学前班课程。

为了能更准确的测量干预效果,他们同时也给同龄的堪萨斯大学教职工子女提供了相同的课程。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很容易。但是,新词汇积累对语言能力提升的作用一年左右就会消失殆尽——他们无法改变两个群体孩子的语言发展轨迹。

两群孩子依然遵循接受课程之前的发展轨道,不断加大彼此间的差距。到高中时,大学教职工的孩子词汇量依然飞速增长,而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却连高中教科书上的字都认不全了。

痛定思痛,Hart和Risley并没有遮掩他们干预的失败,而是勇敢的做了一件后来被其它学者称为“极富英雄主义”的事情。

3岁之前的词汇量

对孩子未来语言能力有预测作用

意识到在学前班提供小灶无法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开始把眼光投向家庭环境。

他们用两年半的时间,录下了42个家庭(包括13个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23个中低水平家庭,及6个依赖社会福利生存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互动的音频,从孩子开始学习说话,直到他们三岁,每个家庭每月录一个小时的音。

在一个计算机技术依然蛮荒的时代,研究团队又花了六年的时间,手动把长达1318个小时的录音整理成文字,并对其中包含的每一个字进行了编码和分析。

录音显示,孩子们86%到98%的用词与父母用词重合,三岁左右的孩子,每小时表达用到的词汇数量已经和父母差异不大。

听着孩子说话的录音,研究人员感觉仿佛听到了他们父母的话,听着这些孩子用娃娃过家家,仿佛就能看到这些孩子们的未来。

研究人员把三组不同家庭孩子的孩子词汇量增长绘成曲线,就会得到下面这个发展轨迹。

心理学研究显示:跟孩子聊2153个词,比上任何培训班都强!

3岁之前,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的词汇量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会沿着这个轨迹继续发展下去么? 3岁之前的词汇量对孩子未来的语言能力有预测作用吗?

毕竟3岁以前孩子主要依赖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的语言交流,而之后社区、学校里的其他孩子和成人就大量进入他/她的生活,语言交流的范围也会拓展很多。

于是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

结果发现,用3岁前和爹妈的这1318个小时的聊天记录绘制成的发展轨迹,已经可以高度预测这些孩子孩子在9岁/10岁时候的语言能力。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娃,语言能力发展的轨迹渐行渐远?

三千万词汇鸿沟

让孩子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是量: 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父母对孩子说话的量有天壤之别。

平均每小时里,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可以从父母那听到2,153个字词,中低等水平家庭几乎减半为1,251个,而靠领取社会福利生存家庭里,孩子只能听到616个字词。

根据录音整理的数据推算,每周来自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大约215,000个字,中低等水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125,000个字,而靠福利生存家庭的孩子只能从父母那里听到62,000个字。

这一差别继而被时间放大,到孩子4岁的时候,高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父母已经对孩子说了4千5百万字,而来自低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的孩子只从父母那里得到了1千3百万字的语言体验。

3千2百万字的差别,又是在脑发育最关键的几年,让这些孩子真正的输在了起跑线。

心理学研究显示:跟孩子聊2153个词,比上任何培训班都强!

根据线性发展测算的“三千万词汇鸿沟” (Hart &Raisly, 2003)

然而重磅的还在后面——质的不同:其实录音显示,所有这三组家庭,虽然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在和孩子互动的内容主题上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都会逗孩子玩,和他们说话,管教他们,教他们穿衣如厕,待人接物。

社会经济水平高的父母,平均每个小时会给出32次鼓励/肯定性的词,5次阻止/否定的词,比例大约6:1。中低等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父母会给出12个肯定词,2个否定词。

而靠福利生存的家庭里,父母平均每个小时给出5个肯定,11个阻止或否定词:比例反转为1:2。

同样经时间放大,到4岁的时候,在高社会经济水平长大的孩子,得到的来自父母的肯定比否定多出560,000次, 在中低等水平家庭里这一数字是100,000。

而那些靠福利生存的家庭里,孩子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对自己的否定已经超出肯定125,000次。

也就是说,那些靠福利生存的家庭里的孩子即便与中低等社会经济水平家庭里的孩子相比,到4岁的时候,已经少得到144,000次来自父母的肯定,而多被否定了84,000次。

Hart 和 Risley最后只能望“数”心叹,感慨道:即便这些预估偏差再大,即便把这些数字都减半,到一个孩子4岁时,他在家庭环境中积累下来的这些经验已经如此巨大,即便世界上最好的早教干预课程,恐怕能期望保住这些孩子跟上中低等水平家庭子女的步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人机互动式聊天?别做梦了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这样的研究是60年代做的,现在已经有那么多的新工具,通过电视、平板、 DVD让孩子多接触语言不更容易更好吗,或者直接把孩子扔到早教班去不更专业更有保障吗,那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还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就先来看看电子产品。

目前已经有足够的研究证明,不论设计多么精良的有声读物、音频视频,和真人互动的效果都是完全无法比拟的,而且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

斯坦福的一项类似研究也表明,家庭中只有“儿童导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即成人对孩子说的话),才能预测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庭生活背景中成人间的交谈或来自电脑电视的语音都没有这样的作用。

再来说说早教课程。事实上,即便美国斥巨资打造的早期发展项目Head Start(仅2015年联邦政府就投入了82亿美金),项其目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Urie Bronfenbrenner教授也曾非常明确的指出:

没有家庭的参与,任何早期发展干预的成功都希望渺茫,即便少数能取得一些成效,其效果也会在干预结束后消失。

所以答案非常确定,这件事情你必须:自己上!

和孩子聊天时

什么样的话题是好话题

父母和孩子聊天这事,没有时间限制,上学放学路上,吃饭洗澡睡前,任何时间都是聊天的好时机;

没有选题要求,从早饭的味道,到在工作或学校里经历的新鲜事,从新闻上的时事,到书上的一个故事,只要感兴趣就都是好话题;

没有准入门槛,不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是什么教育水平,说着哪里的方言,你都是孩子最好的语言启蒙老师。

不过呢,虽然低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孩子4岁前可能从父母那里少听到了三千多万个词,但如果父母只是重复三千万遍 “别乱动!”或者“听我的!”, 对孩子的人生肯定也只能是有害无益的。

芝加哥大学的Suskind博士发起了“三千万词汇”计划,旨在帮助父母和照料者增加他们在家中与孩子的对话,从而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跨越因为语言能力发展的差别而造成的人生鸿沟。

Suskind博士提出了3T “聊天法”:

1. 接收 (Tune In): 关注到孩子正在做什么,感兴趣什么,参与进去,倾听孩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在试图向你表达的内容。

2.多说 (Talk More): 尽量多聊,不是指多冲着孩子说话,而是要多聊他关注的事物,尽量用完整的句子,丰富的词汇,来帮助孩子增加他的词汇量。

3. 轮流 (Take Turns): 两个人都说话才算聊天,注意到孩子的关注点,多聊他关注的事情,才能把孩子吸引到对话中来,聊天中千万记得一定要等待孩子的回应。

所以呢,为了娃的未来,放下手机,多和他聊聊天吧。

心理学研究显示:跟孩子聊2153个词,比上任何培训班都强!

王晓琳 两个女孩的妈妈,养有两猫一狗。英国萨里大学商管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师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SRCD)会员;现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官员;目前教育发展心理学博士在读,侧重儿童抗逆力研究。童书妈妈读书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