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务必尽早清除养育过程中的“蚂蚁”

作者:赵博士养育咨询室 08-12阅读:4041次

我们所说的“蚂蚁”,是指自动的消极想法(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的英文缩写ANTs,中文翻译为“蚂蚁”。这种巧妙的比喻借鉴于丹尼尔▪亚蒙博士,源于在他在《幸福脑》一书中的说法。

丹尼尔博士在书中有这样几段话语:

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会为整体思维状态奠定一个特定的基调,或者说味道。当深层边缘系统存在过度激活时,它会给思维装一个“消极过滤器”。患抑郁症的人会持续产生沮丧的想法,回忆过去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遗憾;展望未来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悲观;关注此时此刻时,他们也一定能找到令自己不满之处。

抑郁症患者看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面前仿佛有一层不透明的玻璃。他们因脑中自动的消极想法而痛苦。自己的消极的想法,是指那些充斥着怀疑、沮丧和抱怨的念头,以及他们的自身似乎能不断繁衍。

有些思维方式如影随行,但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反省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或者去质疑那些脑海中浮现的概念。

上述内容是丹尼尔博士对“ANTs”的进一步解读和说明,我发现很多养育孩子的父母,尽管没有患抑郁症,但是头脑中却有着很多“蚂蚁”,即自动的负性想法。

由于这些“蚂蚁”的存在,给我们父母养育带来很多困扰,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循环性的负性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个情境再现:

孩子正在卫生间里拉粑粑。。。。。。

孩子:妈妈,我拉好了,快来给我擦屁股!

妈妈:好的!妈妈在晾衣服,让爸爸帮你去擦好吧!

孩子:不,我不要爸爸,我就要妈妈!

妈妈对爸爸:你赶紧去,记得用湿厕巾擦!

爸爸对妈妈:他不让我去,一会儿又该闹了!

妈妈对爸爸:他能闹什么呀?擦完屁股就带他去楼下玩水枪!

孩子:妈妈!快点来!我拉完啦!

于是,爸爸去了!

孩子:我不要爸爸!我要妈妈擦!

爸爸:快点儿,我给你擦!擦完就去楼下玩水枪!

孩子:我要妈妈陪我去!

妈妈:妈妈还要做饭,让爸爸陪你!爸爸力气大,跑得快,看你能不能用水枪打到爸爸!

孩子:我不要跟爸爸玩!我跟妈妈玩!

爸爸对孩子:你怎么那么多事儿!擦个屁股挑人!去楼下玩也挑人!有人陪你就不错了!

爸爸对妈妈:都是你惯的!这么挑剔!一个男孩子,用什么湿厕巾?都快四岁了,还不自己擦屁股!

孩子:我讨厌爸爸,爸爸总说我!呜呜呜呜。。。

妈妈:好了,别哭了,一会儿妈妈陪你玩!

妈妈对爸爸:他不是自己擦不干净吗?最近他有些便秘,不擦干净,屁股又该痒了!孩子的事情是不少,可是对生活有要求有什么不好?你哄哄他不就得了吗?

爸爸对妈妈:你这样养孩子太累了,我们小时候谁管过我们啊!不也长这么大吗?至于这么精细讲究吗?

妈妈对爸爸:现在能跟你小时候一样吗?你小时候没条件讲究,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就应该讲卫生,幼儿园里老师也是这么嘱咐的!

爸爸对妈妈:你这么照顾惯着他,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这么在乎小节,婆婆妈妈的,能成什么大事?

妈妈对爸爸:不就是一个擦屁股吗?又开始上纲上线,儿子怎么了?我觉得挺好,个子高高的又结实,经常帮我拿东西,多有男子汉的样子啊!你瞎担心什么啊?

爸爸对妈妈:哼!男子汉!你就等着吧,你什么都依着他,满足他,以后且有他吃亏的时候。幼儿园里老师能这么照顾他随着他吗?小朋友小伙伴能吗?外面的人能吗?

妈妈对爸爸:别人能不能我不管,我就知道我是他妈妈,我能管他照顾他的时候,我就做一下,以后再说以后的!你我自身条件都不差,我们的孩子能差到哪里去啊?我真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爸爸对妈妈:你太乐观了!这孩子就得从小吃些苦,锻炼一下,否则长大自控力意志力都会差,以后学习肯定也好不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成绩差考不上好的大学,只能继续吃苦!

妈妈对爸爸:那考大学还早着呢!他才上幼儿园小班,你怎么断定儿子考不上好大学?他在班上各方面都很好,你就能不诅咒自己的孩子,祝福孩子吗?你干嘛老用这些凭空想出来的东西,吓唬自己?还吓唬我?

爸爸对妈妈:我不是吓唬谁,你到时候就知道了!惯着孩子,教育不好!

妈妈对爸爸:就一个擦屁股,你扯这么远!我带儿子下楼玩去,你做饭吧!

爸爸摇了摇头,一声叹息!

妈妈带着孩子下楼去了,孩子跟着妈妈高兴地出去了,大声跟爸爸说“再见!”

从窗户处,爸爸看着母子俩人兴高采烈地样子,开始在心里嘀咕:真是自己担心过度了吗?真是自己太多虑了?孩子这样这能养好吗?要是他以后只会撒娇学习不好怎么办?

你的家里有没有类似的场景?不论是任何一位家人,如果像案例中的“爸爸”一样,就如同家里的“蚂蚁”一般,他们总会自动产生负性想法,然后在家庭生活中,把这些想法随时随地传播出来,伤害自己、伤害家人。

对于孩子,父母头脑中的“蚂蚁”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感觉不到宽容、接纳和被宠爱。纵使孩子需要独立,但在年幼的时候,往往还很需要父母的照顾。

对于自身,头脑中的“蚂蚁”会让自己焦虑不安,甚至走向抑郁,感觉不到生活的美满幸福,感到孤独不被理解,有些个体天生危机意识过于强烈,乃至压迫到自己都喘不过气来,不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而总是在担心未来的不可控性。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成年个体自身年幼阶段累积下来的焦虑压抑,一直如影随行,深埋于心,即使到了成年,为人父为人母,也未能得到化解,继而转嫁到对下一辈人的担忧上。

对于家人,我们头脑中的“蚂蚁”会严重降低整个家庭的幸福感,让家人彼此之间的争论不断,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感觉不到应有的关爱和理解,只能感受到双方赤裸裸的分歧和距离。

如果养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极度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时,一旦头脑中滋生“蚂蚁”,那么被动的一方会猛然发现,自己的“战友”早已没有了斗志,垂头丧气,甚至会随时逃亡,只因他“看到”了必输的结局。

每当遇见这样的家长,我都想反复提醒:生命是个偶然,生活本已不易,我们真的需要立刻主动地清除内心深处的“蚂蚁”,否则贻害无穷。

在我看来,父母始终应该是最“信任”最“欣赏”孩子的人,相信他们会懂得勤奋和努力!因为在父母“信任祝福”中长大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比被父母“担忧诅咒”的孩子更幸运!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