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到这3点,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作者:驼小福 10-17阅读:1854次

怀胎十月,第一次迎来了这个小生命——孩子。初次当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在心里都暗暗决定,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要给孩子最丰厚的物质满足。或许正是这样的心理,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父母明知无理,但随着孩子的哭闹也会满足了一次又一次。这样无限的恶性循环,发现孩子离我们心目中的“完美”有了差距。身为父母,只能伴孩子一段路,如果我们没有在孩子最好的年纪给与正确的引导,那将是终身的遗憾。

当孩子降临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有了双重的角色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读到尹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更让我有了一些感悟

一、对待孩子——要永远的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态

孩子不是因为长大,或成功而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而往往我们总会按照“大人”的意图和想法来强迫要求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理想中的模式来设计孩子的人生。

所以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理想要求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将心比心,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很多父母用着“都是为孩子好”的借口“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个坠落的天使,需要我们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和孩子目光平视,拥抱和接纳他们,这个小天使才可以拥有一双翅膀去翱翔。当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长大,在你用心的培养下,他拥有了好的性格,好的品质,好的习惯,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呀。

二、培养孩子——要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陪着她,多陪伴不是好的事情吗?可往往不一会就听到妈妈这样说:“你这怎么写的”?妈妈从陪伴着变成了实至名归的一名“监工”。在这样之下,孩子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岂能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对孩子,不要急功近利,慢慢的培养,慢慢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而是持久恒心的坚持。要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成为自主的孩童。

三、关注孩子——留给她更多的时间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留给她自由时间的同时,默默地关注,花点心思去给孩子创造正确的教育空间。

大多数人,爱听话的孩子比较容易,爱顽皮的孩子比较难,用“好孩子”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孩子,就会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所以作为父母更要学会塑造自己的“老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