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父母VS孩子父母,理性思维糅合感性教育,父母分工是关键

作者:福林妈咪 01-07阅读:4337次

文丨福林妈咪

以上两个对话,可以说是两个父母类型的一个缩影,也是养育孩子的一个态度,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对话来评定孰好孰坏,但是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做什么样的父母?

【1】

教育成果失败+孩子不开心=疏远的亲子关系

小孩子有这样一个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喜欢去捡地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大部分父母会阻止孩子这样做,因为地上充满了各种细菌,随时会威胁到孩子的健康,所以作为父母,在这方面严厉一点是正常的。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是,孩子处于这个幼小的阶段,并没有分辨事情好坏的能力,因此很大程度上,如果你严加批评一个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他十有八九会不开心。而且即便是你严加批评了他,下一次他看到地上的东西,还是会捡起来,所以你的批评教育的成功率基本为0。

除此之外,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情况会带来什么样后果?孩子一遍遍的捡起,父母一遍遍的批评,到最后,父母身心俱疲,孩子也会因为批评而难过委屈,在以后漫长的家庭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也会日复一日的重现,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疏离。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而孩子也是没有错的,那为什么亲子关系渐渐疏远了呢?父母看看“孩子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或许会有所启迪。

【2】

教育成果成功+孩子开心=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幼童时期,孩子虽然需要父母的照顾,但同时也需要一个玩伴,一个一起与自己探索世界的人,这个人如果能够选择,孩子肯定最希望是父母。所以当孩子捡到自认为是珍宝的东西的时候,会想要把它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父母。

把自己当做孩子的父母当然是陪着孩子一起玩,虽然地上存在着危险,但是有父母在旁边陪着玩,危险自然就少了很多了,而孩子也会因为有玩伴玩的更加开心。

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孩子父母”,她自己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也真的是像个孩子一样,她的家里放了一大盒子孩子在地上捡的东西,她都一一洗干净装在盒子里,给孩子留作纪念。

很童真而又很有爱的做法,大人也是从小孩子长大的,为什么成为了父母就要用成人思维来教育孩子呢?父母虽然有权威,但是我们更多的是要去了解孩子,认同孩子,而不是否认、批评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信赖父母,也才能增加亲子关系。

【3】

大人父母的理性思维+孩子父母的感性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不能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而是要让孩子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大人父母”虽然严厉一些,但是有更多的理性思维,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孩子父母”虽然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但是也容易溺爱孩子,让孩子变成只顾自己快乐的小霸王。

优秀的家庭教育需要做到“大人父母”的理性思维糅合“孩子父母”的感性教育,这样有的放矢的教育才会真正的帮助孩子成才。

至于如何做,父母分工可是关键,要具有理性思维就需要“大人父母”的严厉,要做到感性教育就需要“孩子父母”的慈爱,是“严父慈母”还是“慈父严母”,就要看每个家庭的情况了。但是要做到很重点的一点:有原则的批评和鼓励,认真对待孩子的劳动成果或智力成果,并且给出针对意见,才会促进孩子更好的改进。

看过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孩子每次写文章让妈妈看,妈妈都会鼓励孩子“精彩极了”,而让爸爸看的时候,爸爸会批评孩子“糟糕透了”,在这样的批评鼓励之间,孩子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不过我认为文章中爸爸的形象过于刻板,爸爸没有必要一成不变的刻板,而且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爸爸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给孩子鼓励和建议,会让孩子更有冲劲,对孩子的成长也未尝不是好事。

亲子关系的亲密与否是家庭关系和谐的纽带,而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所以孩子成长路上,不单单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有时候也要让孩子尝点苦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作为父母,你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