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是一门技术活,想要批评有效,家长要懂“过程批评”

作者:尼莫妈妈育儿师 07-31阅读:3846次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早上去买菜,碰见以前的邻居小莉,她正带着她的孩子军军。一年不见,我们见到彼此特别高兴,相互聊着最近的近况。突然,在旁边玩泥沙的军军抓着一把泥沙往远处扔,差点扔到一个过路人身上。那人训斥了军军:"干什么!"

小莉连忙过去带着军军向过路人道歉,并让军军从包里拿出纸巾给路人擦。路人拿着纸巾说"没事了,以后要看着点"就走开了。

小莉气急败坏边拉着军军往我这边走边开始批评孩子了:"你怎么这么坏,往人身上扔沙子。叫你不要到处乱跑,次次都这样。"

我一听很纳闷,以前军军来我家做客时候也不会说很坏小莉为什么说她坏,小莉说孩子次次这样是指什么?我就随口问了问问了,原来小莉每次带孩子出来时候要么乱跑要么在旁边玩惹出事,每次批评了都没有用。

我明白了,告诉莉莉这是因为她没有掌握批评的技巧,所以批评孩子时候没有达到效果。我们批评孩子是一门技术活,尤其要懂得"过程批评"。

01 孩子犯错时,佛系和吼叫都会伤害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我们都会批评孩子,以免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话语伤害了自己或者伤害了他人,对自己对他人、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批评孩子的方式或者语言?

我们来测试下:有一天我们和孩子正在餐桌边吃饭,孩子站起来想夹远一点的菜,我们说我们帮他夹,他挥舞着勺子说"不要不要"并从凳子上站起来,一手撑着桌子一手将勺子伸向盆子。当孩子舀好了菜正准备站直,"砰"一声碗就掉到了地上成了碎片。碗里的饭菜自然也掉到地上了。

平时的你是怎么做的呢?一般家长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A. 大吼一声:"说我们来我们来,你看你把碗打烂了,吃什么!别吃了!"

B. 叹一口气或者瞪了孩子一眼便收拾起地板,然后再拿一个碗装好饭菜给孩子

C. "哎呀你真是的"一声后,打了孩子几下就重新弄好饭菜给孩子

D. 对孩子说"别动别动,别下去等下碰到会出血",然后立刻拿扫把

在上面的选项中,AC都是吼叫式批评,BD是佛系的批评是家长对待孩子犯错的两种典型批评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A、C选项:吼叫式的批评,也是我们生活中家长常用的批评方式。这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候通常带着愤怒情绪的。在这种愤怒情绪下,家长要么大声骂孩子要么打骂孩子,在用词上把孩子震住,比如"蠢死了""笨死了""没良心"等等,说到激动的时候口不择言,夸大影响,以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深刻印象,下次不会再犯错。

实际上,"吼叫式"批评不能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用了"吼叫式"批评后,会发现孩子还是重复犯错误,甚至故意与我们作对重犯错误,或者与我们吵架。比如我邻居小莉的孩子军军,虽然被妈妈批评不可以出去乱跑或者调皮闹事,但是军军还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不仅如此,这样的批评方式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像明星陈乔恩小时候常常受妈妈"吼叫式"批评,这种批评包含了语言伤害。因此她说她害怕妈妈上楼的声音,她把这种声音形容为"好像魔鬼的声音一样"。因为妈妈语言暴力对她的伤害,陈乔恩小时候很自卑,还因为自闭转了学,却又没办法适应新环境,成绩也变差,而且没人和她做朋友,总之就是恶性循环。

或许因为"吼叫式"批评太伤害孩子,所以有些家长选择BD那样的佛系批评,怕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自尊,怕打消了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但是孩子的错误没有大人指正和纠正,错误就容易继续发展下去,错误言行要么一直影响孩子一生,要么被扩大对他人、社会造成了伤害,这都是家长在间接伤害孩子。

比如我身边一个朋友常常和我抱怨她同母异父的弟弟,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没有礼貌。菜没有上齐就开始自己夹菜,又把自己喜欢的菜吃了一大半,根本就不顾别人的感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他爸从来都不说他这样做不对,从来都是简单说一两句,一点都不严厉。"

很明显"养不教,父之过",佛系的批评方式和"吼叫"的批评方式一样不值得提倡,不仅没有有效批评孩子,还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02 用"过程批评"批评孩子,孩子更乐意接受

为什么"吼叫式"批评和"佛系"批评都不能有效地批评孩子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批评"的实验。

实验中,67名幼儿园小朋友玩情景游戏,游戏的特点是孩子们需要努力去完成任务,然后老师会去"挑刺",并给予孩子们三种不同风格的反应。

其中一个情景故事是这样的,老师让孩子们给自己用积木搭一座漂亮的房子,然后老师会故意挑毛病,比如说"你这个房子没有窗户",接着老师会用三种方式继续对孩子的评价:

  • 个人批评

老师会说"我对你很失望","你不够聪明"之类的话。个人批评的特点是,对孩子做出整体性的判断,焦点指向孩子本身。

  • 结果批评

老师会说"这个房子搭得不好","老师不喜欢这个房子"之类的话。结果批评的特点是,关注行为的客观结果,焦点在于行为结果而不是孩子,指向具体行为的适当与否。

  • 过程批评

老师会说"这块积木歪了","你想过尝试其它办法吗?"之类的话。过程批评的特点是对孩子的努力程度和方法进行反馈,焦点指向行为的过程。

然后,研究者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和整个活动进行评分,最后的实验结果是:

"个人批评"组的孩子们在听到"我对你很失望"之类的话后,对自己的感觉很糟糕,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无助。

结果批评和过程批评这两组的孩子,在自我评价上评分都更高,表现出更加自信。相比而言,过程批评组的孩子评分最高,对任务完成的满意度最高,情绪更积极,对任务的坚持性最强。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吼叫式"批评和"佛系"批评都没有遵循"过程批评"的批评原则。"吼叫式"批评常常因为家长的情绪和用词比如"你粗心大意""读那么多年书都不知道这个,你文盲"让孩子将焦点聚焦到自己,而不是错误本身,而"佛系"批评虽然没有让孩子聚焦到自己,但也没有让孩子聚集到错误本身。只有"过程批评"才让孩子聚焦到错误,并且引导孩子如何改正错误。

因此,当孩子不受家长愤怒、冷漠、无所谓等情绪以及语言暴力伤害的时候,在情绪上就缺少抵触情绪,也就是说孩子更乐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当孩子听进去家长的话之后,又得到家长的引导、帮助,就会很快改正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过程批评"比"吼叫式"批评和佛系批评更有效。

03 巧妙运用"过程批评",有效批评孩子

既然"过程批评"原则如此有效,我们应该怎么运用呢?

(1)克制情绪,拒绝吼叫批评。

无论吼叫当把批评变成情绪的宣泄或者展示家长权威时,父母就开始犯错了。要知道,当我们变成吼叫的父母时,孩子们的心灵的大门就开始关闭了。这一点,我们父母也是深有同感的,上司的严厉批评,往往会让我们产生逆反情绪。

虽然在克制情绪时往往是最难的一步,但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可以在感到生气的时候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孩子发生错误的现场或者稍微转移下视线,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会。

如果可以,就进一步地思考为什么自己这么生气,是孩子的错误还是自己今天遇到什么事情让自己把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又或者慢慢、平静地和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因为看到你在犯错误。"当孩子疑惑地看着你或者立刻停止错误的时候,你就可以继续和孩子说明他的错误。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类似"你就是个笨孩子"、"你自制力真差"、"你真懒惰"的话,就是在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缺陷,进而失去进步的动力。像我朋友妈妈从小就说她"虽然笨但是勤奋",朋友就永远地勤奋做事觉得自己只有勤奋才能给自己获取优势。要知道,没有人能够明确确定孩子未来的方向,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潜力。

(3)批评要具体,说得越细致越好。

孩子还小,理解能力并不如我们大人高。有时候太过简单的批评会让孩子一头雾水,这时候不要觉得孩子态度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批评好。比如"你没拼好"尚可,"你积木没有拼好"还行,"你这一块积木没有拼好"更好。再比如"你不能打人"尚可,"你不开心的时候不能打人"还行,"你不开心的时候,不能打人,被你打的小朋友会很伤心"更好。

当然,批评要对当前孩子犯的错误,不要扩展到其他事情。孩子能接受的信息是简洁明了的,太多信息孩子不旦理解不了,反而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纠正错误。

(4) 及时批评,孩子改正后及时反馈。

批评要趁热打铁,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记忆得最清楚,教导效果最好。如果事后批评孩子,孩子会记不清楚自己当时犯的错误,我们问孩子犯错的原因也很难问得出来,这样也不方便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当然也要注意场合,最好单独交流。

当孩子改正了错误后我们也要具体地肯定孩子的表现,比如击掌说"耶,你做到了把积木拼好"、微笑说"你比上次做得更好!"、拥抱他说"你这次出来没有乱跑,我很高兴"。毕竟,表扬比指责更令孩子印象深刻,而且表扬会让孩子更有动力不再犯错误。

我们都说"爱之深、责之切",但是批评主要不是为了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爱你才批评你",而是为了孩子能够改正错误,养成好的习惯。当我们能够好好地批评孩子,运用技巧尤其运用"过程批评"来批评孩子,这不仅能让孩子有效地改正错误,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柔、亲切以及深沉的爱。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就是父母能够信任、支持自己,而不是总指责自己。

我是尼莫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