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咬指甲”的孩子,未来会怎样?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作者:小步在家早教 03-12阅读:4350次

文 | 小步在家早教

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1089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

之前跟朋友聊天,她家娃4岁,上幼儿园后发现孩子有个毛病,有事没事就啃指甲,而且是10个手指头全都要啃秃,有时候甚至都会啃出血。

朋友有点焦虑:“孩子在家的时候还挺好,上幼儿园就突然有了这个习惯,而且我发现他们同班好多小朋友都这样……”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总咬嘴唇、咬被角、啃指甲,跟孩子说多少遍都没用,就是改不过来,打不得骂不得急得直上火。

其实,孩子啃指甲、咬被角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排除生理上的因素,孩子更多的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导致的行为障碍,这时候就要重视孩子的这些“小动作”了!

1、做这些小动作时,孩子都在想什么

“小时候都不吃手指,现在大了,反而好上这口了”

“这都要上小学了,啃指甲不得被同学笑话啊”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指甲还是照样啃……”

邻居家的儿子6岁,快上小学了, 也有啃指甲的习惯,后来跟邻居聊天才知道,她平时对孩子要求有点“过高了”。

如果孩子早上起来没刷牙,就不能玩游戏; 饭不好好吃,也不能玩游戏;上课受到老师批评了,也不能玩游戏;如果啃指甲被妈妈发现了,更不能玩游戏了……而玩游戏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

可以看出来,孩子生活在一种“被限制”、“要求”的环境中,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就提心吊胆害怕犯错,陷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者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内心的情绪得不到抚慰,不知不觉就会用啃指甲、咬被角这些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一般称为“儿童紧张性行为”,常见于6岁前的孩子。某医院曾经对4所小学的7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性行为”。

如果在童年时期孩子这样的“小动作”没得到纠正,往往成年之后这种坏习惯会一直保留,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这些“小毛病”呢?

2、纠正“小毛病”,家长这样做

1 找到背后的原因

我们要分辨孩子是在什么特定的情境下出现的这种行为。

如果是因为孩子感到无聊啃手,就不用过度担心,想啃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手部活动或游戏,比如黏土,画画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因为比较困,想通过啃手的方式让自己清醒,那就让孩子换种清醒方式,站起来走走或洗个脸,会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孩子是因为某些事感到不安、焦虑、紧张,那就要知道孩子为什么紧张,比如父母吵架、入园焦虑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安抚,降低孩子的紧张感。

2 定期给孩子剪指甲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孩子啃指甲是对自己身体有害的行为,如果指甲不舒服要告诉家长,定期给孩子修剪;而且这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用粗暴强制的方式,更不能嘲笑或者打骂孩子,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紧张,强化啃指甲的习惯。

3 不要太过限制孩子手的行为

有些家长很注意家里的整齐度,这也不让孩子摸,那也不让碰的,对孩子各种手部行为过分限制,这也束缚了孩子用手探索的好奇天性,时间一长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抑郁、孤独甚至沮丧的情绪,会加重孩子这些小毛病。

4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比如孩子入园时,很多孩子都会有分离焦虑,第一次离家,离开爸爸妈妈,没有安全感,到陌生环境容易紧张,孩子就会有这种“倒退行为”,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会发现一个班好多小朋友都有啃指甲的问题。

类似这些情况出现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多陪孩子给他更多安全感,多跟孩子谈心,孩子忍不住想咬东西就找个咬咬胶什么的替代;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打骂真的没用,慢慢引导,这些小毛病就会慢慢消失啦。

希望爸爸妈妈们都多点耐心, 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帮孩子改掉这些“小毛病”,让孩子更积极、乐观、自信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