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才能走进孩子内心?别再给他施压了,你给的爱可能很沉重

作者:齐姐育儿 04-26阅读:4094次

许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把全部的爱和心思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可是却怎么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佳怡最近放学回到家便把自己关进小房间,很少和家人交流。这种情况让佳怡妈妈非常担心。

一天趁孩子去上学,佳怡妈妈偷偷翻看了佳怡藏着的日记,里面的内容令她惊心,因为害怕父母施加的学习压力佳怡竟然有了轻生的念头,她感觉家里没有温暖没有爱。

佳怡妈妈看了后郁闷的不行,觉得自己为了保障女儿的学习,也付出了许多,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处于佳怡这种精神状态的孩子还有很多,对这些孩子来说,妈妈的爱只是为了能让他们好好学习拿出成绩,这正是压力的来源。当妈妈这份爱的期望转换成压力的时候,孩子们年少的肩膀有点扛不住了。

他们会觉得自己没办法达到妈妈所想要的那样,也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妈妈听,或许只有选择逃避才能摆脱压力。所以有些爱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沉重。

因此父母需要好好反思一下是怎么造成这种沉重的爱?又怎么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一、学会做一个聆听者

人的复杂在于内心。每个人的性格,思想都不一样。孩子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父母觉得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他们了解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而且也很少尊重孩子的话语权。

因此孩子表现的顺从也好逆反也罢,都是因为无法与父母建立起平等地沟通,真实的想法被压抑在父母的说教之下。

为什么孩子在小时候什么话都愿意和父母说,而到了学生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话却越来越少呢?

那是因为父母要么没有耐心,半途就打断孩子的话语,要么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再也不愿和父母交流。

所以父母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聆听者。如果在每天晚饭时、临睡前肯认真听听孩子讲述一天的学校生活,哪怕父母不发表任何意见,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到重视的。

二、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

有些孩子不太喜欢和父母正襟危坐的对话,而且谈话总是以父母的观点为主导,这会让他们感觉气氛很严肃。而平等交流却往往能引起孩子热烈的反应。

父母可以先创造适合平等交流的场所和氛围,比如与孩子在户外活动时进行交谈,不过重点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也不要刻意把话题引向说教。

这种轻松自在的谈话方式会让双方都感到放松。有位爸爸就很善于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他每个周末和十二岁的儿子去打羽毛球,在打球间隙或者来回路上往往非常随意地聊起时事新闻、学校最近的趣事或某位老师的执教风格,都不算严肃的讨论。

他发现儿子在这种交流下精神很放松,同时他也能较好地了解儿子的情况。

三、协作孩子做好决定

孩子并不是不懂父母的用心,即使这些都是对的,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因为父母的指令剥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孩子需要是一个聆听他们想法并协作他们做出抉择的助手,而不是什么都替他们安排好甚至完全否定他们的“执政官”。

如果孩子没能按他自己的计划把事情做好,父母也不宜直接就批评,这时应该协助孩子仔细找出原因,再让孩子自行想出解决方法。既然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也能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过高的预期就是压力

对孩子当前的能力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孩子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性。超出孩子年龄段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压力过大,因此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成长计划,以一个个小目标为阶梯,进而达到孩子可以承受的大目标。

总之要想获得孩子的认同,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给予孩子人格尊重,充分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