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中国式的教育,废掉孩子,“抢跑”的代价远比你想的要大

作者:雨爸小课堂 12-03阅读:5824次

当下社会竞争的激烈不言而喻,成年人们奔波于996的作职场作息,承担着房贷车贷的生活压力。

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向前奔跑,希望能够跑在前面为自己赢得另一种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中,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而这种焦虑也不知不觉地蔓延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

担心孩子会浪费下午时间,于是找了两家幼儿园学习。有着“抢跑”心理的家长很焦虑

此前在一个纪录片中提到,有的家庭会给孩子报名两个幼儿园,因为大部分幼儿园只上半天课,孩子们上了幼儿园但是却有一下午的时间被浪费,于是“聪明”的家长灵机一动给孩子报名了2家幼儿园,这样上午去一家,下午去一家,孩子一天的时间就被安排得满满的了。

孩子们每天都忙得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不同的幼儿园中穿梭。父母们坦言这样的生活很辛苦,但是却没有家长觉得不值得。

“幼儿园上得好,孩子才能有机会上个好小学。”“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在幼升小的时候看起来像个啥也不懂的傻子。”“少壮不努力,长大了在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对于父母的“鸡血”状态,孩子们又是怎样一番表现呢?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孩子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为了什么而上幼儿园。

一个忙着上学的孩子提起头可怜兮兮地问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生病啊?我真的好像生病休息一天啊!”孩子们成了父母教育焦虑的牺牲品,发出“我脑袋都不转了”的这种无力又无奈的请求。

l 充满焦虑的中国式教育究竟带给了孩子们什么?“抢跑”教育不值得推崇

一、充满焦虑的中国式教育究竟带给了孩子们什么?

1. 葬送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父母们对于“抢跑”教育很是推崇,认为早点跑就会更早到大终点。事实上,早跑是有优势,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优势变得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孩子过早地被要求牺牲游戏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无疑让孩子增加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

2. 妨碍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

此前在德国和美国都有过这种类似超前教育的实验。在50年前的德国,研究人员挑选了若干名儿童,将其放进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进行学习,一种幼儿园是以做游戏为主,另一种幼儿园是以学知识为主。在孩子们上到小学4年级以前,知识为主的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优势,可是在4年级以后这种优势不再显现,并且孩子们身上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比如说阅读、数学能力都相对较差。

3. 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在美国,David Weikart 教授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将孩子们放在了3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一种是传统的以游戏为主的,一种是多游戏少知识传授的,一种是重作业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授也发现了四年级以后发生了抢跑优势的消失。在15岁以后,作业组的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叛逆心理。

并且这组孩子成年后出现了明显的情感障碍,容易受挫,幸福感低。

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

1. 因势利导的教育理念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推崇科学的理念,结合孩子的自身优势进行引导更加能够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实现。

懂得因势利导的父母会让教育引导的过程变得非常的顺畅,孩子不会觉得过于勉强,自然也更乐意配合。

2. 符合孩子成长节奏的教育方式

孩子每个阶段所能够接受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当父母对他们施加了过多的教育压力后,孩子们会表现出无法承受的状态。

孩子被透支了兴趣和精力,对于学习的耐受度更低,对于挫折的感知度更高。符合孩子成长节奏的理念灌输才能得到孩子的正向反馈。

3. 放下教育中的焦虑心理

父母有必要放松一点,过于焦虑的心理会让孩子也被传染。焦虑让孩子变得紧张,遇到挫折时孩子会表现出更低的承受力。

父母的焦虑很可能导致自身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产生。过犹不及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无法受益。放轻松的父母更加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父母教育是一件需要爱的事情。只顾着逼着孩子往前走是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与众不同的特质的。大家对于父母教育有着怎样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