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什么样?这个独自带娃的爸爸做了回答!

作者: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6-19阅读:4181次

原标题:好爸爸什么样?这个独自带娃的爸爸做了回答!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最近看到一个独自在家带娃的爸爸发的视频。

网友纷纷评价,称视频里的宝宝十分可爱,配合爸爸录像,收放自如尽力表演。

我要说的是,真心为这个爸爸点赞。

“怎么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是家长非常头疼、经常咨询的问题。

视频中的爸爸,针对自家宝宝的负面情绪(妈妈上班,很不高兴),进行积极、有效、科学、有爱的应对。

短短五十三秒的视频,绝对堪称一部行走的教科书!

视频中,爸爸始终没出镜,一个三岁左右的宝宝独自坐在床上,仔细看,满脸泪痕。

老爸画外音问他:妈妈上班走了,你是不是心里有点不舒服?

宝宝点头:嗯。然后就伤心大哭。

爸爸忙说,先等会,先等会,还没开始呢,宝宝的哭泣戛然而止。

爸爸又问:你是不是觉得,哭出来心里就好受点?

宝宝答:嗯。

爸爸说,哭吧。

宝宝放声痛哭,连叫妈妈。

哭了几声后,爸爸说,好了,你现在感觉,心里是不是好受点?

宝宝答,是。

爸爸说,咱们现在吃点水果,看会动画片,然后去吃饭,好不好?

宝宝痛快地答,嗯。

爸爸说,你现在一想起妈妈,是不是还想哭?

宝宝答,嗯。

爸爸说,那就再哭会吧!

宝宝又作势要哭,但好象已没有伤心的感觉了,咧咧嘴,想哭又想笑。

爸爸大笑,是不是很好笑?

宝宝点头同意,爸爸说:那好吧,咱们今天先录到这吧,明天再录,好吧。

看到了吧,对话简单,效果却这么神奇。

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宝宝不再哭闹,而是乖乖吃水果,看动画片、吃饭!

负性情绪就这样轻松化解,这个老爸的妙招妙在哪?看我一 一拆解。

  • 1、看到情绪,跳出问题

妈妈上班,宝宝不高兴、哭闹,负性情绪满满,是这个爸爸面对的问题。

但他并未因此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或和宝宝一起,死等妈妈回来,平息情绪,那同样陷在问题中。

而是,看到并说出宝宝的情绪:“妈妈上班,你是不是心里不舒服?”

并跳出问题,找到另一个办法来替代——录像,把宝宝哭闹的负面情绪记录下来。

要知道,负面情绪就像是黑暗面,如果我们看到了它,用觉察之光照亮了它,它自然就不复存在。

独自带娃的老爸,成功地开启了宝宝情绪管理的第一步——看到情绪。

  • 2、感受情绪,允许情绪发生

为这个老爸叫绝的是,看到了宝宝的负面情绪后,还适时启发孩子去感受情绪:“妈妈上班,你是不是心里不舒服?”

不劝阻,不批评,只是接纳,允许负性情绪的发生。

好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作法是:

“别哭了,妈妈一会就回来了”(劝阻)“

“妈妈上班给你挣钱去了,挣钱才能买好吃的啊”(讲道理)

“再哭,我就不让你看动画片了”(恐吓)……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对,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但又无法避免产生情绪,因此,只能压抑、堆积。

而情绪是没有对错的,它只是对外界事物的一种体验。既然是体验,当然无所谓对,无所谓错。

只有允许情绪,才能管理情绪。

“你是不是觉得,哭出来心里就好受点?”

是这个爸爸最有爱、最富同理心的表达。

  • 3、转换思维 为情绪找出口

    宝宝点头承认。

    爸爸马上提出建议:咱们现在吃点水果,看会动画片,然后去吃饭,好不好?

    宝宝痛快答应。

    孩子有负面情绪,家长既成功让孩子面对情绪、管理情绪,又适时提出建议,避免正常的生活受情绪影响,给这位爸爸点赞!

    咨询中,常遇到孩子受到情绪困扰,无法安心学习的案例,家长非常担忧,生怕成绩受影响。

    其实,只要家长帮孩子调整好、管理好、处理好情绪问题,提高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自然会朝家长的预期发展。

    可惜,好多家长不关注情绪,只在意结果。

    只抱怨孩子没按自己要求、期望去做,殊不知,孩子心里的“结“没解开,没有能量支撑,怎能自如做事呢?

    • 4、回看情绪 完美善后

    宝宝答应去吃水果,爸爸再问:你现在一想起妈妈,是不是还想哭?那就再哭会吧!

    宝宝又作势要哭,但好象已没什么伤心的感觉,想哭也想笑。

    爸爸大笑。

    顺势启发:是不是很好笑?

    当我们走出情绪的泥潭,回首来时路,有时会很纳闷奇怪,为什么曾经不起眼的一地鸡毛,就让我们痛苦不堪,无力负担?

    检省才能让内心更强大,不再因风吹草动而起伏跌宕。

    这位爸爸让宝宝回看情绪,就是帮助他跳出问题,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自己,自嘲自黑,让孩子感觉妈妈去上班也什么大不了的,哭闹很好笑。

    帮孩子把负面情绪转换成好心情,这位爸爸真的很棒!

    • 5、深深的爱,接受情绪的反复

    荣格说,“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爸爸发自内心的爱,让宝宝瞬时情绪好转。

    但,爸爸并不指望一次的疏导就能永远有效,而是留有余地:“咱们今天先录到这吧,明天再录”。

    言外之意,如果明天,宝宝还因妈妈上班哭闹,也是可以理解的,爸爸同样接受。宝宝情绪反复,爸爸无条件接纳,静心等待。

    有网友说,这位爸爸是不是学心理学的?很懂孩子。

    我更愿相信,这位爸爸并不是专业出身,只是发乎情,出于爱。

    而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

    ——·END·——

    大家好,我是一个七年级男孩的妈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修家庭教育、情绪管理方向,搜狐亲子教育专家,在搜狐网原创家庭教育文章总阅读量达8200多万,《今日头条》、《企鹅号》原创作者,《心理育儿》杂志专栏作者,《娃娃》手机app平台特邀家庭教育网络主播,应邀在大v店、宝贝棒等多个平台举办家庭教育微课讲座,媒体记者、高级编辑。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