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致女童坠亡 别再拿“他还是个孩子”做借口

作者:壹父母 07-11阅读:955次

文 |简简周

漫画 |超人爸爸西米

上周发生了一个悲剧,5岁的男孩将2岁的女童抱进电梯,并蹦跳着按下了18层的按钮,然后将她独自一人留在电梯里。

结果,被电梯带到18层的女童不幸坠亡——因为顶楼失修,没有安装防护挡板。

如果不是两个孩子的监护人同时失职,如果物业及时安装了安全防护栏,如果这个5岁的男孩没有“恶作剧”,这个悲剧就不会这样轻易发生。

可是,没有如果!一个年仅2岁的鲜活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这样殒没了。

在这个事件里,孩子的监护人和物业毫无疑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对于这个“作恶”的男孩呢?

在电梯的监控视频中,3个小孩一起进入了电梯,当电梯到达9层时,孩子们一起走了出去。

可小男孩转身又将最小的那个女孩,重新抱回电梯,并按亮了18层的按钮。

电梯门关了,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小女孩有些惊慌地拍打着电梯门,直到电梯到了18层,门开了……

摇摇晃晃走出电梯的小女孩,后来被人发现时,已经坠亡。

这么血淋淋的事实,实在让人揪心。不知道那个5岁的小男孩,是否已经知道了自己所做所为的后果?

也许他本意并不是想致女孩于死地,但把一个那么年幼的女孩独自关在电梯里,他的出发点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善意的。

“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并不是万能的挡箭牌。

连云港一个10岁男孩在看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将同村两个分别仅5岁和8岁的孩子当作”羊“绑在树上放火烤。

结果,两个男孩一个烧伤面积达80%,一个达40%。

重庆一个居民小区内,一个1岁半的男孩被家长误留在电梯里,被随后进入电梯的一个10岁女孩狂摔猛打,在电梯到达25层时,被女孩像扔包裹一样扔出了电梯……

最后,小男孩在草丛中被发现时已重伤昏迷。因为女孩将小男孩带回家后,又在客厅对其实施殴打,最后又把男孩抱到阳台栏杆上逗玩,致使男孩高空坠落。

江阴市曾有两个孩子因为无聊从24楼往下扔砖头,砸死了一个准新娘。

还有一个男孩放假在8楼的家中看电视,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音太响,直接用小刀割断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绳。

这些真实案例中的作恶者,也都“还只是个孩子“。可我真的很想问问,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他们父母的良心不会痛吗?

经常在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犯熊“,父母就会为他辩护:他还只是个孩子。

护短的父母,从来不会说自己的孩子一句不是,就好像要求熊孩子道歉的人,才是不可理喻的那一个。

曾经听一个朋友讲,她的狗狗在小区里被一群熊孩子扔石头给砸伤了,她赶紧抱起狗,同时怒斥熊孩子。

之前对熊孩子各种行径视若罔闻的熊家长们,这会儿全都冲出来了,对着她一通指责,说她一个大人竟然欺负小孩。

她看着那几个躲在熊家长身后洋洋得意的熊孩子,当场就被气哭了。

她想不通,明明就是熊孩子的错,家长不制止孩子的恶行,反倒转过来怪她,要是小狗急了,反口咬伤孩子,怕是她更要吃不了兜着走。

之前网上流传一个视频,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耍。

孩子拿起砖头石子,就开始在路灯柱等公共物上乱敲乱打,弄得到处坑坑洼洼,两老屁颠颠跟在孙子身后,丝毫没有劝阻的意思。

路人看不过去了,上前阻止,结果两老就像被人踩了尾巴一样,对着路人狂喷,口口声声也是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

在公共场合发生的熊孩子扰人事件就更多了,以至于熊孩子已经成为犯了众怒的“新物种”,隔三差五就会有被打扰侵犯的路人和熊孩子的保护伞们对骂,甚至是对打。

其实,当熊孩子在餐厅里跑来跑去,打扰别人用餐,在飞机上大呼小叫,影响别人休息时,父母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坚决地阻止他的不当行为。

要严肃地告诉孩子,公共场合不应该打扰别人,更不能做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事情。

但更多父母的选择是,朝已经怒目相向的旁人怼上一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懂了。

当孩子漠视他人的感受对别人恶作剧,你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当孩子没有公德心以破坏为乐,你也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那么,总有一天,你和他都需要为这句不负责任的话埋单。

毫无疑问,那些做出罔顾他人生命行为的孩子,就是被一句句”他还只是个孩子“的维护,纵容到这一步的。

即便是孩子,也没有给别人带来困扰甚至是伤害的特权。

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约束孩子的行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与成人相比,孩子对事态发展的预见性确实不足,但正因如此,孩子的行为才需要引导,需要成人不断地为他设立边界。

明辨是非不是一个天生的技能,不是孩子长大了就自然具备的,更不是”孩子还小“就可以无视的。

不知道那个5岁男孩的父母,是否曾经告诉过他,把一个幼小的孩子单独关在电梯里,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危险?

当然,除了对孩子外在行为的引导外,父母们其实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一个内心有爱充盈的孩子,就不太需要通过恶作剧来找存在感。

如果孩子缺乏同理心,喜欢恶作剧,甚至有欺凌别人的情况,父母们就应该反思了。

自己是否经常打骂孩子?

是否常常忽视孩子?

孩子是不是经常遭遇挫折?

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孩子所提的要求过于顺从,已经模糊了是非的界线?

不要再模糊孩子的行为边界,也不要在孩子心里种下恶的种子,更不要相信“他还只是个孩子,再坏能坏到哪儿去”这样的鬼话。

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也许是有恶意驱使,可父母的失职,不仅会让孩子害了别人,也终将害了他自己。

「作者 」

简简周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版权声明 -

壹父母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