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育不当,孩子很可能成为家长的“死敌”

作者:寒门出贵子 07-31阅读:1137次

近些年来,中华传统美德正在走向没落。“学雷锋,做好事”被许多中小学生视为笑谈,“百善孝为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慢慢淡化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也渐行渐远。如此下去,把孩子当成“宝儿”的家长们,正在把自己送往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您的孩子会把家长视为“仇敌”,把师长视为“恶人”,把关爱视为“讨厌”“多余”……

中国的孩子们正在变得家长不明白,老师看不懂——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

是的,孩子们正在变成这样。当下孩子们的两大主要问题:缺乏学习兴趣,缺少感恩意识。

好孩子都是一样的,可是差孩子却千差万别。好孩子带给家庭幸福感,差孩子可以毁掉您原本幸福的家庭。

孩子们的培养和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当下的社会环境是一切向钱看,有句电影名言很有代表性——“我只对万恶的金钱感兴趣。”这样的观念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一剂毒药。孩子们过早地成熟了,度过了婴儿期,就是青年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不知何时已经被剥夺了。

学校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师生平等”,孩子们越发变得不服管束。“戒尺”没有了,孩子们天不怕地不怕,如果有梯子,他们能把天捅个窟窿。

而家庭教育,更是少的可怜,家长们过分依赖老师。综合因素之下,孩子们变成了散养的小马驹。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被无形地带入了激烈竞争中:谁家的孩子学了多少字,会了几道算术题。小学的孩子们接触的是街舞、成人歌曲。家长们往往以此为乐,也总会拿别家孩子的优点比较自家孩子。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模式令孩子们从小产生厌烦情绪。孩子们小的时候,不会反抗,不敢反抗。可到了青春期,孩子敢反抗了,一切为时已晚,您想管也管不了了。

孩子厌学的根源在于:在孩子的学习萌芽期,没有让他(或她)对学习产生兴趣,小时候就产生了学习是无聊、无趣的潜意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只是家长们没有察觉。

“小天使”变成“小恶霸”的根源在于:小时候的道德教育没有跟进,孩子不知父母恩,不知师生情。长此以往,长大的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死对头”,咬牙切齿,拳脚相向。

这可怎么办?

童话作家杨方林历经十年研究,创作了《熊宝宝环球游记》一套丛书,目的就在于培养孩子萌芽期的学习兴趣。他把小学语文和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进妙趣横生的童话里,读着好玩的童话,不知不觉学习了知识。此外,每则童话都有意地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孝敬、团结、理解父爱等等。

《熊宝宝环球游记》是一套儿童奇书,被誉为“动物版的西游记,趣味版的海尔兄弟”。全书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线,同时也是一套遨游世界的旅行手册。长相凶恶而心地善良的印度巨蟒、冒充“行军蚁”的蚂蚁骗子、脾气暴躁的澳大利亚袋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