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川:请尊重孩子的“偏食”

作者:二胎妈妈圈 09-03阅读:1659次

近期向我咨询孩子饮食问题的比较多,因此把去年所写一篇文章重新发布一遍,之前读过的可略过。

家长们聚到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除了教育,就是孩子的饮食问题了。

并且,从妈妈们的口中听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偏食”。

“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吃西红柿”。

“我们家宝宝看见胡萝卜就皱眉头”。

……

妈妈们所说的“孩子偏食”,是指孩子不吃葱、西红柿、黄瓜、茄子、萝卜、胡萝卜或是不吃鸡肉这类事儿。

总之,就是孩子不能别无选择地什么都吃。

而在营养学上所说的偏食往往是另一回事。

营养学上的偏食,是说孩子摄取不到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A 及含有必须氨基酸的动物蛋白。

这种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剩,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比如,维生素A的缺乏会得夜盲症,维生素C的缺少易得坏血病,维生素D的缺少就会得软骨病。孩子个子长得慢、免疫力降低、容易便秘、易患口角炎,也可能跟营养性的偏食有关。

据调查,中国6个月~6岁的儿童中,出现营养性偏食的比例为30%。

而90%的人,包括成人,都存在一定的饮食偏好。

一大家人聚餐,餐桌上摆满了青椒、紫菜、鸡腿、鱿鱼、蘑菇、芥兰......先看看爸爸的吃法,他一定会把筷子伸向最喜爱的那道菜,而且吃得会比较多,其他菜他也会吃一些,但是,一桌子菜个个都爱,全部等量进食是不太可能的。

轮到孩子,当他大快朵颐地啃鸡腿时,妈妈就担忧地说:“别吃太多肉,多吃蔬菜”。

爸爸会把芥兰挑到孩子碗里,“这个有含维生素,有营养,该多吃一些”。

如果孩子还是不管不顾地啃鸡腿,家长就会开始训导孩子“不该偏食”。

能够允许成人对食物的好恶而孩子就不能,这是无视孩子的人权。

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对食物的好恶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孩子不吃家长指定的有营养的食物就是故意和家长作对,是“坏孩子”。

母亲总在孩子进餐时絮絮叨叨,父亲总在孩子吃自认为营养不佳的食物时忧心忡忡,长此以往,就餐变成了让孩子恐惧或厌倦的事,最后就真正偏食了。

我的儿子不吃青椒,宝爸觉得不可思议:青椒是最普通的蔬菜,没有任何异味,孩子为什么会排斥?

某日我炒了一盘苦瓜,宝爸皱着眉把菜盘挪到一边,皱着眉说:“这么苦的东西,你居然爱吃。别把这道菜摆在我面前”。

其实,宝爸不爱吃苦瓜跟儿子不爱吃青椒是一个道理。

每个人的味蕾不一样,通常孩子的更敏感,成人想当然地强迫孩子吃自己觉得营养可口的食物,的确是不够人道的。

孩子不吃青椒,但他能吃黄瓜茄子;不爱吃鱼,但他爱啃鸡腿,动物蛋白也就不会缺乏。

对于大多数蔬菜种类都不喜欢吃的孩子,母亲可以尝试将蔬菜切碎放在米饭里,或是换一种菜式。

我的孩子不爱吃叶菜,但是汉堡包里面的生菜他吃得很香。

如果无论如何孩子都不吃,可以用水果代替蔬菜,这从营养学方面来讲也无妨。

也有既不喜欢吃鱼,也不喜欢吃肉、蛋的孩子,可以让他多喝牛奶。

孩子在幼儿园统一进餐,选择更少,但通常全部吃完。

并不代表孩子在幼儿园就爱吃蔬菜了,只是在纪律的要求下强忍者吃完。

好处是孩子摄取的营养比较全面,坏处是孩子的食欲被这种“强力矫正”也破坏了,回到家中,孩子的就变本加厉地“挑食“,这时候,家长更应该宽容理解,至少不再强迫孩子进食。

人类的饮食偏嗜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会发生变化的。

有的孩子3岁时不爱吃鸡蛋,到了5岁时变得爱吃了。

在4~5 岁的时候,孩子的成长速度放缓,食欲也会随之减弱,变得不那么能吃。

这时候,需要从质量上来满足孩子的食欲。只要从营养学上来说没有不足之处,对于孩子的好恶,不要过多地干涉。

等孩子到了14~15 岁,正是身体生长旺盛的时期,食欲也会随之增强。

饿了的时候,就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只要能填饱肚子的就吃。

但也有的人一生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饮食偏好,比如川爸,从小到大都不吃苦瓜。这些也取决于个人的性格特征或味蕾特点。

作为母亲,没必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吃。

我们允许孩子在音乐、艺术、体育中选择自己的兴趣偏好,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饮食呢。

享受自己喜爱的食物,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一家人在一起轻松愉快的进餐,也是感受幸福的时刻。

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孩子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而不必太计较孩子的“偏食“问题。

只将自己喜爱的事情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愉快地活着,就是人生最好的生存方式。(部分资料参考《育儿百科》,39健康网)

作者简介

华川,著有《左宝右贝:二胎妈妈育儿经》,发送”书“字,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