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罪魁祸首”竟是它

作者:清幽 08-17阅读:4943次

儿童贫血,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给孩子补铁的方式来缓解贫血的状况,但是却往往看不到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忽略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起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事实。许多孩子家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不了解,他们认为孩子出现贫血是因为不好好吃饭,营养跟不上引起的,其实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才是引起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真正"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是个多面"杀手"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范围内致慢性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弯曲状杆菌,它也是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性感染之一。此前的许多人认为,幽门螺杆菌的直接作用只是定植宿主胃,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其实不然,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多面"杀手",它可通过产生一系列激素、趋化因子对胃肠道以外的系统产生危害,如引起口腔、骨关节、肝胆等部位的疾病,而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也是其中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儿童其他贫血发病率的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三大特征

幽门螺杆菌为了自身生长繁殖对铁的需求,它在人体中感染有三大特征:一是降低胃酸分泌,影响高铁还原为亚铁,从而减少肠道铁的吸收,使人体铁元素供给来源减少。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渗透性增高,引起铁和含铁蛋白从十二指肠黏膜中丢失。三是幽门螺杆菌能使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抑制血红蛋白合成,造成铁元素的直接损失。由于幼儿胃肠功能脆弱,加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伤害,使胃肠功能运作受到影响,导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抓好三个预防关键

1.管控好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口一口,即人传人,实验发现,在家庭成员中,幽门螺杆菌的相互感染率高达 68%;粪一口传播,即在自然环境中,被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进入人体后导致严重感染,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管控好病从口入的传播途径,是防重于治第一大关键。

2.加强医源性传播防范。在对患者的检查治疗中,医院的口腔科、儿科婴儿室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听诊器、胃镜、内镜、活检钳等医疗器械,会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医源性传播载体,检测结果发现,其中 61%的胃镜表面均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此要加强医源性防范,认真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3.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诱因。注意饮食卫生,餐具不能混用,不宜与患者一起进餐,防止交叉感染,以减少传染源。

(清幽牙膏——关注幽门螺杆菌,更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