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从哪里来?

作者:当当童书 09-09阅读:4928次

从牙牙学语开始,孩子嘴里冒出的一个个音就是汉字;

他慢慢长大了,学着把字连起来,开始说一句完整的话。

这或许不需要为人父母者刻意去教。

因为表达自我的想法,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同样,认字,识字,进而懂得每个字、词的用法,

也是孩子的本能。因为他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更完善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大人面对孩子对孩子天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做得就是呵护孩子会汉字的兴趣,引导孩子对汉字背后广博知识的探求。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需要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之前没有专门学过汉字,确实是上学后面临的大难题;如果老师、家长没有正确引导,让孩子一味地记忆、朗读、摹写,会在无形中破坏孩子对汉字的兴趣,进而对阅读、对语文失去信心。

“会说话的汉字”这套旨在保护孩子对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图书,由梅子涵主编、潘川绘,是送给4-7岁正处于识字敏感期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人形本领大》《器具花样多》《日月无穷尽》三本共收录教育部新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150个基础汉字。这是孩子最先接触的150个汉字,也是亲子开启美妙汉字之旅的起点。

随书配备的《<会说话的汉字>亲子阅读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和老师在游戏、故事中和孩子一起认字、识字。

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在画里

如果说今天的简体字是一幅幅抽象画,那么过去的甲骨文则是一幅幅生动的具象画,有着萌萌的线条,生动的形象,简单的构图。

甲骨文像一幅幅画,形象而生动,恰好符合孩子的形象认知思维。书里的每个汉字,作家从甲骨文开始讲起,告诉孩子每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在一步步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语言生动有趣,内容贴近生活,完全符合小孩子的认知。

每一个汉字都在田字格中放大,是为了强化孩子对简体汉字的认知和记忆。同时,四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依序环绕,把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展示出来,从文字从具象到抽象中间断开的关联给补齐,这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意思,更是为了熏染孩子一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源不断的历史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在游戏里

画家潘川,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水墨画家,更是一位汉字爱好者。她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欢研究汉字背后有趣的故事,更喜欢将这一切用孩子的视角表现出来。

古人造字的时候,他看到一座山,画下来一座山;看到太阳,画一个圈一个点是日。画家潘川吸收祖先造字的智慧,巧妙地甲骨文画在画里,达到了“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统一。比如“人”字是人的剖面的形象。她直立着,手下垂或者轻轻举到前面。”

家长一边和孩子识字,一边讲字的来源、意义,同时还可以和孩子在图里找字。玩一玩,找一找,读一读,画一画,汉字的样子和意义就走进孩子心里了。

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在诗意和浪漫里

汉字起源于汉民族的劳动与生活,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某种智慧与情趣,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一个故事。这套给4-7岁孩子的汉字启蒙读物,既要准确地告诉孩子字理、字义,又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度,所以编写团队一再琢磨、反复思量,力求文字生动有趣,字词简单明晓,不忘儿童文学用语的诗意和浪漫。

比如说到“家”字,如果完全按照字理识字,就要解释下面为什么是“豕”,这可能要追溯到母系社会才能讲清楚。显然,这是小孩子不能承受的。因此,编写团队就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了些浪漫与诗意:“家是什么地方?就是可以像小猪一样饱饱吃、呼呼睡的地方。”

这套书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丰盈的、立体的,带着历史的厚重和先民的智慧,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汉字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根的过程。

汉字会说话,静静看,发现了吗?

和爸爸妈妈一起,从这套书开始,爱上汉字,爱上阅读,爱上我们渊源五千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