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了兴趣班的坑,越上越没兴趣

作者: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02-07阅读:1254次

前几天桔子妈妈找到我,和我聊到了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情:

“现在放寒假了,桔子不上幼儿园,天天在家感觉有点儿太闲了。

所以我和她爸爸只要一有空就带她出去玩。其实,每次我都想约着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的,但他们都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什么上英语课啊、画画课啊、攀岩课啊、舞蹈课啊……所以各种约不上。”

“其实我还是有点担心的,你说身边这么多孩子都上了兴趣班,就我家的不上,她以后各方面会不会落后啊?但是想着她也才4岁,也实在不想她这么早就学这学那,就想她尽可能的多玩玩,毕竟以后要学的日子还长呢……好纠结哦……”

确实好纠结哦!你们纠结的是不是这些:

1、在家“闲得慌”,上兴趣班可能还有趣些吧?

2、这么早就让孩子上兴趣班,他会觉得有趣,还是会有压力啊?

3、会不会变成拔苗助长?

4、会不会让孩子牺牲了本来应该好好玩乐的童年?

5、别人家的都在学,我家的在玩,我有点慌慌啊!

重点、敲黑板

掌握这些心法,你就不那么慌了!

心法一

兴趣是孩子的兴趣,不是你的兴趣,更不是别人的兴趣。

我们都有经验,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兴趣、或者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小时候不就这样吗?比如:

你妈妈年轻时想学钢琴,却没有学成,于是让你去学;

现在你很喜欢看到你的宝贝女儿穿着小裙子跳舞的样子,于是让你的女儿去学;

身边的朋友都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你也忍不住跟个风,决定让孩子去学钢琴、学跳舞……

因为这样的原因上兴趣班,思考当然不够周到了。

一般给孩子报兴趣班,都是学龄或快到学龄的孩子了。跟家长已经朝夕相处了5、6年,只要爸爸妈妈在给他“充分的自由”的情况下观察,一定能发现孩子们真正的兴趣。只是提醒一点:不要带着功利性的眼光去看孩子的兴趣,不要去想孩子对这个感兴趣有没有用。

比如,你本来希望孩子喜欢钢琴,可是孩子天天都想着玩沙子,你很可能觉得这个兴趣没什么用。可要是个雕塑家看到,就觉得这个兴趣特别棒了。

所以,更好的建议是:请看心法二

心法二

兴趣班的时候,重视孩子的感受和兴趣。

现在兴趣班真是非常丰富。甚至有些还被吹得天花乱坠。就算你事先做了些功课,但选择这么多,也没个统一标准。其实,除了口碑这个众所周知的判断条件之外,你还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是不是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授课方式。

毕竟不管学什么,孩子能够对授课内容和方式产生兴趣,才能够让孩子最大化的吸收到课堂的内容。小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不长,他们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长久的专注。

现在大多兴趣班都是提供试听的,带孩子去亲身感受一下,比听谁说都好。

当然,你得保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去感受兴趣班。别在孩子本来就闹情绪、憋着一股气的时候去,那兴趣班内容再好,孩子也会说不喜欢的。这个锅,兴趣班可不背啊!

心法三

在给孩子选好了兴趣班之后,请允许孩子对此兴趣的状态发生变化。

这是很多家长最容易忽略、也最最重要的一点。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其实是不明确的。很有可能一时兴起,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学这个也一下子喜欢上,也有可能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之下觉得:咦,好像也还不错。他们对自己兴趣的目标性和稳定性可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即使当初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也极有可能在途中“变卦”。遇到这种情况,各位爸爸妈妈们可千万别着急也别生气,请先冷静下来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请先弄清楚孩子“变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

孩子对自己的兴趣本来就不明确,他发现了自己更感兴趣、更喜欢的事情。如果是遇到了这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尝试新的兴趣,同时也继续鼓励孩子对原来的兴趣多坚持一下,这两者并不冲突。因为,发现孩子更广泛的兴趣很重要,帮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体验到经历困难之后的成功也非常美好。

所以, 你也要注意,有没有第二个原因:

原因二

孩子受挫了。

每个人在get新技能的时候,总是会有感到困难、受挫的时候。

要是这时候给孩子贴上“笨”、“不努力”、“没用”、“遇到点困难就退缩”的标签,那么孩子就更加容易放弃了。

我们首先得想想,是不是课上交给孩子的东西太难了、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需要帮孩子把目标分解,给孩子适当的降低难度。比如:在课上老师教了孩子一个英语故事,孩子回到家却无法顺利读出来。那么家长的任务,就是把故事分解成一句一句的,先把前三句学会,就是很大的进步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在孩子每达到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的时候,就及时的鼓励孩子,告诉他:你第一句读得好流利哦!那么我们再来学习第二句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能做到、能做好,更能够让孩子更清晰和具体的知道,我已经学会了什么。

在每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都有觉得自己“做不到”、“不行”、“不想做了”的时候。

这很正常,这正是孩子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自己能力不确定。

帮助孩子,让他知道,不只是他,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但我们一定有办法,改进一下、坚持一下、再试一次……最甜美的成功,总是出现在“再坚持一下”之后!

留个赞

快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