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心不足,你的养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错?

作者:任淑一 09-14阅读:4920次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现在的家庭多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素质发展,忽视了孩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却不知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成功,也才能稳步的发展。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自信心是孩子积极参加活动的内向力;

自信心强的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面对困难,大胆尝试。

孩子缺乏自信表现有哪些方面?

依恋父母,适应新的环境时间长;

缺乏主见,喜欢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别人安排;

上课很少发言,回答问题手足无措,声音小;

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往往畏缩、回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遇到问题轻言放弃,而不是努力解决;

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逃避可能有难度或挑战的活动;

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如“老师我做的对吗?”

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经常说“我不会”。

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一)内因-孩子的先天气质

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卡根,把儿童气质划分为行为抑制型和行为非抑制型。

行为抑制型(高敏感型;内向型)

拘束、克制、谨慎、小心、温和、谦让,而且经常又有高度的情绪性和低社会交往性,他们的行为表现为敏感、退缩、胆怯。

这类孩子的优点是细致、谨慎、观察能力强,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并给予助力。

行为非抑制型(高度放松型;外向型)

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特征是不怕生、善于交际、善于适应新环境。

这类孩子的缺点是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不稳、而且专注力弱。

(二)外因-家庭教育环境

不当批评与否定

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怀疑孩子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与别的孩子的比较

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儿童发展水平不一致,横向比较,如拿其他孩子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对比,往往使儿童认为自己很差,怀疑自我价值,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父母盲目赞扬

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进而在解决问题时出现评估过高而实际能力不足,评价与实际严重不符,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过度保护与照顾

过度保护,父母包办,实际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杀了其主动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家长的过度照顾,同样使儿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际,有较强依赖感,遇到困难缺乏挫败感,进而导致自卑。

父母如何进行干预

自信心是孩子面对各种问题必不可少的内在需求,一个性格健全、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面对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问题。作为父母可以从如下方面采取行动,进行过程干预,以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获得健康的品格:

1.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儿童与父母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能给儿童营造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儿童更好的学习接触外界,更好的建立自信心。

2. 良好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参加一切活动的基础条件,是树立自信心的根源所在。儿童在同伴中树立威信,往往先从体能的竞技开始,故良好的身心健康是儿童树立自信心的基础。

3. 宽松适宜的家庭氛围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幼儿有安全感与价值感。在爱与肯定的包围下,孩子才能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到自我价值。以此为基础,才能积极的进行一切活动。

4. 给予肯定及鼓励

由于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自己不具备完整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认知往往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在平时家长应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需要对孩子表示肯定和鼓励的,一定不要吝啬,同时,需要注意表扬应针对具体的事件,而不是笼统的说“你真棒、你好聪明”等。

大人的肯定和鼓励,能使儿童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是可以做到的。给孩子认识自己的机会,从而提升孩子自信心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5. 教会孩子做好准备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与失败,挫折是自信心发展遇到的障碍,也是培养自信心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在自信心培养时,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教会孩子时刻做好准备。

6. 适当的引导及挫折教育

如孩子因搭积木失败而暴躁不已,特别是在看到其他孩子成果时,更是气急败坏。这时我们需要教会他如何处理问题:

首先,要安抚他、平静他的情绪;其次,要和他一起找原因,鼓励他继续;再次,他找到原因是没有把小桌子放平,导致积木不稳,最终,成功搭好积木。在这过程中,他重拾自信,也学会了新的东西。

7. 赏识教育,赏识要发自内心、要及时

只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从而让孩子有效的建立自信。

一般孩子在取得成就后,及时给孩子赏识,效果最好,孩子容易从赏识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果不及时赞扬,过后补救,往往效果不如及时赏识好。

8. 言传身教,良好的示范

儿童处于模仿期时,父母是孩子首优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得体大方充满自信的应对各种事件,那无形中也会给孩子树立自信的榜样。

9. 放手让孩子做能做的事

孩子能力是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机会,孩子独自性培养将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在孩子行动上必须解放其手脚,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放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达成目标时,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10. 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孩子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点,例如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画画好,有的动手能力强等,应该针对自己孩子优点,扬长避短,善于找到孩子闪光点,让孩子树立“我也行,我很好”的信心,让他在自己的优势科目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11. 调整期望值,不盲目攀比

忌讳说“为什么邻居家的孩子可以做到,你却不行?”“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会,就你啥也做不好?”等等。

每个孩子发育水平不同,发展先后亦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和做对比,更不能盲目攀比,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期望值,从而保证孩子在自信心建立过程中,不屡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