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疫情“拒绝长大”,原因逗笑家长,可你知该怎么回答他么?

作者:沐滢育儿有料 02-10阅读:5442次

"


孩子因疫情“拒绝长大”,原因逗笑家长,可你知该怎么回答他么?


文 | 猫叔

最近几天,我和儿子的卧谈会主题有点沉重,因为疫情的原因,儿子也受到了影响,于是父子二人都面临一个人类无法破解的难题:死亡。

临睡前我都要关注一下全国和本省的新冠数据,平时也看类似的新闻,儿子也明白了很多。晚上聊天时,儿子发问:今天有死亡病例么?

“有的,不过比前一阵下降了不少。”

“他们为什么会死呢?”

“因为很多人年纪太大了,生病了之后身体受不了,统计说死亡平均年龄68岁。”

“……我不要长大”,儿子听了我的话之后幽幽地说了一句。

“人都是要长大的啊,长大了可以去看这个大大的世界”,猫叔说。

“长大,就要死了,我不想死”,儿子最后说了藏在他心底的恐惧。

孩子因疫情“拒绝长大”,原因逗笑家长,可你知该怎么回答他么?

儿子睡了之后,我努力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儿子这个年龄,有一段时间也是如此,对死亡莫名地恐慌,甚至每天晚上临睡前还要在枕头下放一把手电筒,儿时的想法简单又清新脱俗:死亡大多伴随着黑暗,那我就打开手电驱散它们。

其实,不管是我小时候,还是儿子现在,对死亡的恐惧都是一种正常现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8-11岁这个阶段,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高峰期,不可避免地会明白死亡的含义,并由此对死亡产生恐惧。

在这个年龄段之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论证,低龄儿童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死亡没有任何恐惧,这也是很多孩子不惧怕危险的原因。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通过对儿童精神分析,认为在10岁左右的孩子心中,怕死是一种普遍的隐性焦虑现象。

对于这种恐惧,很多孩子可能无法与家长直接倾诉,而和家长讲了,有些家长还会嘲笑孩子,甚至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加重了孩子的焦虑。

因此,当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时,家长有责任和孩子科普一些知识,来缓解孩子心头的重压。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正面倾听孩子的心声

敞开心扉平等沟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很多孩子心中,家长是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因此很多时候并不会将心里话说给家长听,尤其是一些小男孩。因此家长平时也注意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而当孩子这样做了,身为家长更要第一时间注意倾听,一旦错过,可能孩子那颗想要倾诉的心就关闭了。

同时面对孩子的提问,也要尽量正面而理性地回答,如果实在回答不了,也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原因,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坦诚,保留下次交流的希望。

孩子因疫情“拒绝长大”,原因逗笑家长,可你知该怎么回答他么?

2、 引导孩子要有技巧

恐惧是一种正常的现现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当孩子遇到恐惧的时候,我们要冷静去面对,安抚孩子的同时也要做到,要知道孩子消除恐惧的原因。

比如我这样和儿子讲述死亡,因为经常带他看一些科幻片,曾经看过《超能查派》《我,机器人》等,所以在儿子讲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时,猫叔沿着这些科幻电影的思路讲了下去,科学在发展,人类终究会发明大脑和电脑互通、甚至互相存储信息的方法,“所以在未来的某天,儿子,你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保存在电脑中,或者更换一个新的身体,那样你就能永远活下去了”,我这个回答,儿子很满意,从而还萌生了努力学科学技术的小小念头。

孩子因疫情“拒绝长大”,原因逗笑家长,可你知该怎么回答他么?

3、可以体验但不要过激

有些家长是个行动派,因此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是以行动起来为主,比如孩子比较腼腆,家长就尽可能多创造孩子在公众场合说话和表演的机会,用真实的体验来克服孩子的恐惧。

但并非所有的恐惧都可以用体验来克服,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这种方式。有些孩子面对家长强迫的要求,甚至会适得其反,最终产生更为抵触的情绪。

总得来说,恐惧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面对恐惧,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一句“你要勇敢”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孩子的确可以自发地克服,而有些孩子,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亲子之间共同去面对,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就是家长此生的责任。

作者:猫叔,资深媒体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沐滢育儿智囊团成员,善用理性文字书写温情育儿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