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到底是几岁? |《第一次自己睡觉》

作者:东西儿童教育mp 06-25阅读:2830次

原标题: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到底是几岁? |《第一次自己睡觉》

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成长

文 | 千寻

《第一次自己睡觉》,适合每一个准备分床以及正走在艰难分床路上的小盆友们。

3岁是分床的最佳时期?

想当年,千寻小朋友三岁的时候,已经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不尿床了。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育儿书都在提醒我,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最佳分床期。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又叫恋父或恋母期,孩子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后就最好与父母分房间睡觉,没有条件分房,至少也要分床。这时候不分床,既妨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又容易引发性早熟……读得我好紧张啊。

正好又听了邻居妈妈给我讲她儿子的事。她儿子五岁,一直和父母睡,有一次,她竟然从儿子书包里搜出了一套自己的小内衣,当时就感觉很崩溃,咨询专家,专家说“都是父母陪睡惹的祸”。她痛定思痛劝诫我:“孩子分床一定要从三岁做起,我们当年就是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孩子大了,分床就更难了……”

当时的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和孩子分床这事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

毫无经验的我开始焦虑,脑海里冒出无数种状况:

孩子怕黑怎么办?蹬被子着凉怎么办?半夜醒来好想我怎么办?……

但焦虑归焦虑,该分还得分。

我怀着不安的心情,打算先婉转地跟女儿提一提分床的事。并且,很鸡贼地选在她刚看完芭比公主动画片后。

“千寻,你觉得自己像不像芭比公主?”

“我就是公主!”(臭美指数要上天了)

“你看动画片里公主都是有自己房间的,你是不是也该有自己的房间啊?”

想象一下,糖果色的公主房,

满满都是诱惑力吧

于是——

“我要,我要自己的房间!”(这娃果然深陷)

“那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个公主房,以后你就在你自己的公主房里面睡觉好不好?”

“好啊!”

哼哼,小屁孩,果然容易搞定。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我带着她逛了几次宜家,选了粉色窗帘、白色小床,还有印着hello kitty的地毯,打造出一个公主房。

怪我太乐观咯?

“小公主不吵不闹,在自己的小床上睡着了,她成功迈出了一个人睡的第一步。”

……以上画面纯属臆想。

现实是讲完睡前故事,我说:“妈妈回自己房间了,千寻要乖乖睡觉哦。”

这娃的表现竟然是:“好啊,我们一起回去吧。”

说好的自己睡呢?!

好吧,我就再陪一会,等她睡着后再离开,总可以了吧。

好不容易听到她呼呼了,我赶紧爬回自己房间补觉。

结果,半夜时分,突然被老公推醒。我睁眼一看,妈呀,面前站着一个披头散发还没穿鞋的小人,哭得眼泪鼻涕混在一起:“妈妈,我好害怕,我不要一个人睡……”

我好心累,换她爸上阵。

“千寻,你不是经常说自己是大姐姐吗?大姐姐可是很勇敢的哦,不会像小BABY那么怕黑。”

“像你这样的公主一定是勇敢的,一个人睡觉是成为公主的标志!”

……

然而也并没有什么用,三个人挤在一张一米八的床上,再次恢复销魂睡姿:

就这样,分床战斗第一回合以我惨败告终。

分离,

是一个慢慢过渡的过程

我开始反省,是不是操之过急了?回想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本来也是一个分离焦虑期,却能平稳度过,只在上学第一天哭了一小会,后来就再也没哭闹过。能平稳过渡,是因为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带她去幼儿园熟悉场地、告诉她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和老师沟通等等。

分床也是孩子面临的一个大的分离焦虑期,而我除了布置好她的房间,几乎没做过其他准备工作,失败就不奇怪了。

接下来,开始有步骤的分床。

先把小床放大床的旁边,女儿很配合,能闻到爸爸妈妈的气息,夜里睡得蛮踏实。

一段时间后,我怂恿她在网上挑了个自己喜欢的拍拍灯。这拍拍灯很好玩,能随着拍打次数变化灯光强弱和颜色,我把它放在公主房里,女儿经常忍不住跑过去偷看,不过我告诉她,要等她自己睡的那一天才可以用。这算是利用了儿童心理学上的一个小技巧,当孩子不乐意做某件事时,不妨给这件事加入点有利因素,让她心目中的坏事变得没那么坏。

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叫家用无线门铃,一个按钮安装在孩子卧室里,门铃安装在我们卧室里,她只要在自己房间按下按钮,我们这边门铃就会响起来。这个小玩意,能给孩子增加安全感,有了这个保护措施,她就觉得一个人睡觉还可以接受,没那么可怕。

女儿开始主动用小黑板倒计时,每天改数字,“六,五,四,三……”,距离她一个人睡觉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准备工作好像也做得差不多了。

可我知道,最终决定孩子分床成功的,还是她能不能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第一次自己睡觉,痛苦的是身边没有了爸爸妈妈陪伴,有怪兽怎么办?窗外会不会突然冒出一只大灰狼?对未知的恐慌,才是孩子拒绝分床的根本原因吧。

它解决了孩子的分床恐慌

在书店第一次看到《第一次自己睡觉》时,我就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帮助孩子克服分床恐惧的好方法。

故事里的樱子小朋友,也在努力学习长大,她要勇敢尝试自己一个人睡觉。可是,一个人睡觉,樱子不害怕吗?原来,她已经找到了好助手,就是她心爱的小布偶们。樱子制定了一个陪伴她睡觉的小布偶值班表:第一天是狐狸,接下来是小猫、小熊、小兔子和小企鹅。

小黑板上的倒计时终于数到了“1” ,千寻独自一个人睡觉的日子到了。我们用上了绘本故事里的方法,给她的玩偶们排了个陪睡值班表。第一天陪伴她的,是她最爱的长耳朵粉兔子。

睡在自己小床上的千寻抱着她的粉兔子,神情还挺淡定,竟然主动对我说:“妈妈,你走吧,我是大姐姐,我要自己睡觉了。”

我反倒有点担心,她真的可以克服恐惧吗?半夜不会哭醒?

回到自己卧室后,一直在侧耳偷听她房间的动静。我忽然明白,其实,今晚要学会长大的,不只是女儿,还有我自己。

第二天早晨,女儿起床找我,很激动地说:“妈妈,妈妈,我昨天可以一个人睡了!”

是的,昨晚我醒来两次,一次给她盖了被子,还有一次看见她躺在被子里睡得好香。

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是

他准备好的时候

后来,像故事里樱子的妈妈一样,我也偷偷加入到陪睡值班表里,女儿则像樱子一样惊喜不已。可这并没有妨碍她的“独立”,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慢慢不再那么期待我陪她睡觉的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她凑到我耳朵边上,要跟我说个悄悄话,她说:“妈妈,你从值班表上退出去吧,我更喜欢自己睡。”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女儿是真的长大了。

曾经在很多育儿书上,我看到专家们说,和孩子分床重在坚持,刚分床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哭闹,会反复折腾,你得坚持住底线,不然很难成功。

可是,实践后,我发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与孩子形成对抗模式。分离,不该是一场“孩子哭闹,父母坚持”的战役。

在《第一次自己睡觉》里,分离就像它每一副图画的用色一样,温和自然,是一场“相信你,陪伴你,直到慢慢退出”的告别。

我想,每个孩子的成长密码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可以在自己小床上独自入睡,有的孩子却赖在妈妈怀里求哄睡,有的孩子三岁就可以分床,有的孩子六岁之后才能接受分床。

西尔斯用他的亲密喂养法告诉我们,孩子出生后就是应该和父母睡在一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美国儿科医生却告诉我们,尽早让孩子睡自己的婴儿床,更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面对矛盾多样的答案,好多爸爸妈妈都会疑惑:我的孩子到底该什么时候分床?!

提这个问题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用了“我的孩子”这个词。是的,他是你的孩子,不是西尔斯的孩子,也不是儿科医生们的孩子,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

最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答案是:孩子分床的最佳时机是他准备好的时候。

你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确的时间,三岁or六岁。不用纠结具体时间,与其把焦虑带给孩子,不如去做点什么,边做边调整。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精确量化值,它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

这也是我坚持分享实战经验的原因,与其谈正确的理论,不如把检验过不错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能落到实处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有用的。

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是

他准备好的时候

下周荐影预告:

《我是山姆》

杰茜·尼尔森执导

获得2002年青年艺术家奖(Young Artist Award)等诸多奖项,以及2002年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等多项奖项提名。

你好,我是千寻

千寻是我女儿的名字

有了这个小东西后

我成了

童书作家+儿童心理咨询师

我在这儿分享靠谱的育儿实战攻略

与百万妈妈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