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磨蹭?因为你一直催催催!

作者:妈宝帮帮帮 08-17阅读:4520次

作者| 钱志亮工作室微信ID| qzlgzs

快节奏的生活里,孩子的一些行为在父母看来似乎有点“慢”。比如:

吃饭时,孩子动作慢,一口饭都要嚼很久;

去公园玩,孩子舍不得走,几只蚂蚁也可以玩半天;

安静玩游戏时,几块积木拼半天拼不好;

······

于是孩子就被父母贴上“磨蹭”、“拖拉”的标签,父母也着急,到处“求医问药”:孩子磨蹭怎么办?

可是仔细想想,到底是孩子磨蹭,还是父母为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被打乱,而强行加快孩子的成长节奏呢?

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家长焦虑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成人世界生活压力大。汽车忙碌飞驰在街头;人们忙碌奔走在工作、回家的路上;就连天上的鸟儿,似乎也飞得比从前快了。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父母的焦虑也不自觉投射到孩子身上,很容易以成人世界的节奏去要求孩子。

在这种并不适合孩子成长节奏的标准下,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便格外急躁,觉得孩子不够快,恨不能帮孩子做一切事,来匹配自己的生活节奏。

殊不知,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正如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他慢慢咀嚼食物,其实是惊讶于食物在嘴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想好好感受并记住这种奇妙的过程;

他观察蚂蚁久久不离开,其实是在探索这个对他来说还很陌生的世界;

他一遍一遍笨拙地搭着积木,其实也是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锻炼着小手的灵活性;

······

家长眼中孩子拖拉、磨蹭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他专注地感受世界、体验各种新鲜事物的时刻。

只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花费比我们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和完成。同时也特别容易产生好奇心,以至于在专注的感知和体验中忘记了时间。

“慢”的世界里,有孩子成长的智慧

人的一生,在各个阶段都有那个阶段对应的任务和责任,而小孩的时间,就是用来慢慢体验世界的。

父母让孩子匆匆忙忙上着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孩子除了接受知识,对这个世界上很多其他的事物全然没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填鸭式的教育中逐渐变得麻木和被动。

其实相比起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比那些固有的知识更加重要。

孩子在慢慢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干扰,各种感官都能尽情发挥作用,大脑也在飞速转动着、思考着,孩子能对事物形成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父母看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专注力、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均能得以提高。

他尝试去探索自我和他人,了解自己是谁,跟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世界观。

这种过程,远比生硬的知识灌输来的珍贵。

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催促

家长催促孩子,或许能让孩子快速成长,但使用不当只会伤害到孩子,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成长有害无益。

1. 每当做一件事,身后总有家长的催促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和被动意识。认为什么事都有父母帮忙操持,思想和行为上都会变得懒惰、懈怠,缺乏责任心。

2. 当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催促,突然不催促,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时,他反而会无所适从,迅速变得拖沓,全然没有了主观能动性,甚至渐渐充满无力感、自卑感。

3. 催促的危害另一面就是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从而做出反抗的行为,事事和父母对着干,叛逆的小孩就这么形成了。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片段,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多么希望我们的父母,也能有这样温情的一面。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懂得宽容与等待。慢慢地,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

慢一点,从容却深刻,才能更清楚地看看这个世界,感受它的美与丑、善与恶;才能生出更多的情怀、更多的爱······

编辑:拾柒 插画:在在

❸ 合作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睡眠攻略】

回复“睡眠”,查看《再难也要让宝宝9点前睡觉》《宝宝夜醒、入睡困难怎么办?》《一张表看懂宝宝应该睡多久》《宝宝睡眠常见问题解答》

Learning Resources gears 儿童齿轮、书香宜家绘本书架、澳大利亚Milk Bobbles奶片本周将在妈宝帮帮帮微店开团,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查看今天发布的介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