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七大睡眠现象分析,看看你家宝宝是哪种磨人小妖精

作者:辣妈正传 09-23阅读:3491次

妈妈们在养育新生儿时,除了婴儿的饮食方面,另一大头疼的问题可能就是宝宝睡眠问题了。但总结一下基本就是以下10大现象,看看你家宝宝是哪种磨人妖精吧!

1. 很困,却不肯睡觉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宝宝自己累了自然就睡了,其实当宝宝玩的过于疲惫、兴奋的时候却更难于入眠,此时他已经是缺觉的状态了,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因此建议各位爸妈在宝宝还没有特别困的时候,就给他换个安静的环境,慢慢安抚他入睡,这样的睡眠是最好的。

2. 白天不肯醒,晚上不肯睡

  宝宝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白天睡眠期间光线不要太暗,让宝宝慢慢区分白天和夜晚。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睡前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放舒缓额音乐,做抚触,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3.在手上睡的香,一放下就醒

一般来说,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

因此等过了20分钟后的浅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4.人一走开,就醒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人一走就醒,哪怕动静再轻……仿佛自带雷达。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一定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跟宝宝解释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5. 入睡后抽动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相信很多家长即便是现在有时候睡觉也会有这种抽动现象,爸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6. 生病恢复后,睡眠恢复不到从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病好了,怎么还醒呢?这是个常见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偶然的原因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回调,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不在11点夜醒的婴儿,如果家长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有可能之后婴儿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

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就知道这个习惯并没有需要继续维持的生理基础,勇敢的打破,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7. 夜里固定时间醒,“对表醒”

  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时容易醒,所以其间隔往往是整点半点。此外,还涉及到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还是很可能这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宝宝醒了在排除宝宝饿了的情况下安抚宝宝继续睡。

不好的睡眠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因此爸妈一定要重视,观察宝宝的睡眠规律,及时帮助宝宝养成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