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要上幼儿园,但是孩子内向、胆小怎么办?

作者:贝佳国际教育联盟 07-20阅读:3515次

眼看孩子9月就将进入幼儿园,许多妈妈都很担心:孩子有些内向,与人交往时胆小、不爱说话、不自信该怎么办?

如果说,1岁多的孩子还因为人际交往少而表现出正常的害羞和不适应,那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独立交往和应对事件的能力已大大增强,这个时候,若小孩依旧如家长所说,孩子表现得内向、胆小、退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是否反常?

孩子内向、胆小、不善交际

多半是天性使然,家长应坦然接纳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大方,觉得这样的孩子好,于是,不符合此标准的孩子就被贴上“不好”的标签。如前文那些担忧的家长,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反常,不应该这样,但真的反常吗?其实未必。

专家表示,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有的内向,或许与遗传或天性有关,这只是两个不同的性格而已,并没有好坏之分。相比起来,内向的孩子更坐得住,从而专注地做他们擅长的事情。父母应该多去欣赏和赞扬,发掘适合孩子特性发展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要他们改变、去做他们不擅长的事。否则,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磨损他们的热情。

有些孩子是慢热的,他们跟人接触相处,首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观察才能判断对方是否安全和值得信任,慢慢地才会主动热络起来。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求他们见人就打招呼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家长不要强迫他们打招呼,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最好给孩子做示范,主动打招呼,给孩子做介绍等等,让孩子知道对方不会伤害他们。

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态度

也可能让孩子在交往中不够勇敢和自信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这是育儿专家首要强调的。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我们常常会看到,沉默寡言、畏畏缩缩的孩子背后是同样内向少言的老人、保姆,又或是指手画脚、大声责骂、焦虑烦躁的父母。这些因素对孩子有没有负面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小时候如果父母不怎么管,交给老人或保姆带,而养育者不爱说话,或不怎么跟孩子说话,会不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锻炼。另外,家里的大人成天围着孩子团团转,但很少让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相处,这也是一个问题。跟孩子多说话,带孩子多去接触其他小朋友,创造社交环境,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人群的重要方式。同时,要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勇敢,父母的态度和引导的方式方法也十分关键。

面对别人的夸奖

家长的谦虚或许会“伤”到孩子

“孩子长得真高!”每当面对别人的夸奖时,父母们总是会谦虚一番,“哪有,哪有!”成人觉得这是应有的礼貌,但孩子听了却觉得委屈:为什么我明明高,爸妈却不认同呢?随便一句玩笑话,可能就会伤到孩子敏感的心。

对于别人的称赞,家长应该欣然接受,并肯定孩子的努力。“是的,她比较爱吃东西,不挑食,所以长得高。”这些话语不但能让孩子感到高兴,也能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会被夸奖的。

不要在意别人的批评

面子不如孩子重要

人际交往中免不了“被批评”,孩子亦如是。在游泳池里,芊芊害怕得大哭,旁边的老奶奶忍不住埋怨:“你哭得这么厉害,把我家的妹妹都吓得不敢游了!”

作为父母,难堪、恼怒、失望,各种情绪都涌了上来,最后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臭骂一顿。这是大部分家长最常见的做法。然而,孩子真的有错吗?从这个例子来看,有错的只是旁人,他们推卸责任、喜欢攀比,还用言语去伤害无辜的孩子,而爱面子的父母不自觉做了帮凶,在孩子的伤口上继续撒盐,这种行径更令人羞愧。

孩子比面子更重要,如果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置之不理,转而关注孩子的感受。芊芊的妈妈可以把芊芊带到一边,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害怕,但我相信你会勇敢起来,奶奶的话不用去管,我们慢慢来。”

不要替代和干涉孩子的交际

即使他们受到欺负和排挤

孩子不会遮掩自己的喜好,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既真实也多冲突。欺负、被欺负、排挤、被排挤,这样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虽然孩子们自己可能并不太在意,但落在父母眼里,却让他们感到焦虑。“同学打你?妈妈帮你告诉老师。”

专家认为,父母因为怕孩子受欺负从而替代或干涉孩子的交际,反而对孩子不利。孩子的问题一定要让他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家长可以告诉他方式方法,但千万不要代替和干涉。